12月1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8中國環境上市公司峰會”在廣東肇慶舉行。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并需要后期持續良好的運營,由此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應運而生。國家先后出臺了火電行業脫硫脫硝及除塵補貼電價政策。極大調動了煤電企業升級改造環保設備的積極性。未來大氣污染治理的增量市場將主要來自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兩個領域。同時,借助大數據和云分析技術,建立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對重點排污企業進行源頭防控、精準監測,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保駕護航。
針對“藍天保衛戰:綜合治理+源頭監測”這一話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朱廷鈺主持,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科達潔能執行副總裁劉懷平、海灣環境副總經理楊磊、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盈峰環境監測事業部總經理黃輝勤等展開討論。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朱廷鈺
隨著大氣十條的成功實施和全社會的關注度升高,大氣污染從技術、政策到產業的發展速度迅速,國家又從新高度、新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要求未來也給所有環保產業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
朱延鈺表示,對于打贏藍天保衛戰,首先是排放標準在制定過程中暴露了一系列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過于匆忙,用行政的命令代替科研是不合理的。
第二,由于標準的不斷提升,使得末端治理成本不斷升高,那么技術發展趨勢顯然要與生產工序實現深度融合,要從簡單的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控制轉變,所以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帶來很多新的挑戰。
第三,當下環保市場的價格競爭過于激烈,很多環保企業獲得不了它應得的利潤,造成環保的長期運行令人堪憂。環境商會作為環境界一個有影響力的組織,可以在這些方面給政府提供一些更好的建議。
朱延鈺對現場的對話嘉賓提出幾個問題:①環保政策制定過快,造成行業標準得不到基本的技術支撐,這個挑戰如何解決?②地區排放標準實施時間過于匆忙造成行業周期太短,整個環保投資在該區域里試錯成本太高,這種情況怎么解決?③環保新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所擔的風險與收益嚴重不足,如何解決?
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
張根華表示,清新環境一直專注于工業環保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而作為環保企業,首先要認識到打贏藍天保衛戰是一場持久戰,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環保設施建設就成為一個周期性的事情,這一輪建設的高峰或者之后應該考慮如何去完善這些建設的設施,如何去更加高效、低成本、穩定地運行這些設施,確保維持這樣的治理成果,這是整個環保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對于大氣治理,如何能夠長期、持續地運營服務好,這才是行業應該做的事情。
張根華認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要做到兩個協同:首先藍天保衛戰需要多方面的協同,第一個是政策、政府監管部門、地方政府與能源企業、環保企業以及金融機構間的協同,第二個是環保企業與環保企業間的協同。要充分發揮協同作用,共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打好藍天保衛戰。
科達潔能執行副總裁劉懷平
劉懷平認為,在非電領域如何推動標準的建立、技術規范的落地和技術創新的形成,如何推動非電行業大氣污染防治、人才隊伍和商業模式的健全,這是一個挑戰。
在前不久參加的總理調研中,劉懷平提了幾個建議:
1)要從我國法治建設方面給藍天保衛戰提供法治保障,對于一些違法違規的排污企業要強制采用第三方治理,同時鼓勵其他排污企業使用第三方治理,這會給打贏藍天保衛戰打開一個法治的窗口。
2)呼吁國家加快排污企業的信息披露和公開制度,這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基本保障,共同推進源頭環境信息的公開透明,打贏藍天保衛戰。
海灣環境副總經理楊磊
楊磊指出,VOCs治理從十二五末期開始就已經提出,但實際上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是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直到2015年國家標準出臺后,大家才逐漸意識到VOCs、PM2.5對環境的影響,也逐漸意識到VOCs治理的重要性。但是現在VOCs治理行業整體上還不夠規范,治理程度參差不齊。其主要原因還是很多用戶對它認識不夠全面,而且對未來的治理手段及技術的了解和控制不夠完善,再加上政策的推動,就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楊磊表示,從目前公司的發展來看,單純從治理端點來源推動未必能夠達到最好的治理效果,所以現在有不少的VOCs治理企業開始提出環境管家服務模式,即希望通過監測、咨詢的方式在項目前期幫助企業找到問題所在,然后再進一步提出“一場一測”全流程服務,這才是未來VOCs治理的重要方向。
目前,有關VOCs的治理標準已經比原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有一些監測指標定的很高,但是以現有的監測技術可能還達不到指標的要求。現在VOCs治理技術呈現多樣性,因為VOCs包含有100多種化合物,不同行業產生的污染物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不同的技術來解決前處理、后處理過程中的污染物。
對于如何真正打贏藍天保衛戰,楊磊覺得:第一步從治理方來說,應該跟用戶方結合起來,把前期的監測和準確工藝排放搞清楚;第二步就是推行第三方治理,如果企業真正把運營交給專業公司來做,是非常有助于實現減排的目標。而從金融模式上來講,國家應該支持金融企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支撐企業的發展。從政府執法角度來說,地方的環保部門對環境治理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所以要加強地方環保部門的一些專業化建設,進而有助于治理企業為污染排放企業提供服務。
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
陳榮強表示,綜合治理和源頭監測是打贏藍天保衛戰過程中的主要工作,環境監測是對綜合治理結果的驗證,同時也為綜合治理提供了方向。而綜合治理之后又促使環境監測向著更高端、更專業的方向發展。
隨著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提升,先河環保也一直在加強對新生排放物的監測技術和手段的研究。先河環保這幾年逐步由一家環境監測設備生產商、制造商轉型為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提供商、分析商。公司根據現在生態環境的形勢做了有機物第三方園區治理方案,這個在雄縣、石家莊都進行了一些嘗試。另外,公司還針對農村固廢、生活污水治理也做了一些延伸工作,而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圍繞環境監測來進行的行業延伸。
針對打贏藍天保衛戰,陳榮強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從政府層面上來講,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定是多部門聯動的過程。其次,污染排放企業以及環保企業要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多種商業模式進行大氣污染防治治理;第三,打贏藍天保衛戰是全社會的責任,大氣污染防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公民都要從源頭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城市的大氣污染防治負責。打贏藍天保衛戰,更快、更科學、更高效地實現總書記提倡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目標。
盈峰環境監測事業部總經理黃輝勤
黃輝勤介紹,盈峰環境主要從事環境監測設備的研發制造和智慧環境管理平臺的設計開發,為客戶提供環境監測設備和環境監管平臺開發服務。實際上環境監測設備研發制造和大數據平臺開發業務只是公司環境監測業務領域的一個業務板塊。在環境監測業務板塊方面,公司涵蓋了從監測到治理到運營業務,并已經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業務鏈、產業鏈,可做到監測和治理一體化服務,打贏藍天保衛戰是企業應盡的職責。
黃輝勤表示,今后公司要進一步加強以下兩方面的工作:1)加強在環境監測技術及產品方面的投入,不斷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及產品;2)加強在環境治理方面的能力,不斷強化和提升工藝能力、工藝水平,做到精準定位、精準分析、精準治污。打贏藍天保衛戰是一個既急迫又艱巨的任務,其過程是長期的,需要不斷地去努力,竭盡全力做好環保企業應該做的貢獻。
(以上內容整理自現場速記,未經發言人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