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餐館直接將餐飲垃圾倒入下水道造成堵塞,環衛部門不得不多次清理。
在今年武漢市“兩會”中,隨著臺盟武漢市委會提交的一份《加強我市餐廚垃圾管理的幾點建議》,再次將矛頭對準該市3年提而未治的餐廚垃圾問題。
垃圾不能再放任自流
作為該提案的起草人之一,武漢市政協委員楊勝龍對當前全市餐廚垃圾既擔憂又無奈。
據介紹,武漢餐飲業現有經營網點4萬多家,每天產生餐飲垃圾近1000噸。
在他看來,武漢市餐廚垃圾處于一種嚴重的無序管理狀態,而相應的管理政策和規章制度——《武漢市餐廚垃圾處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卻始終未能出臺。
他表示,不從法規上明確餐飲企業對其產生的餐廚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義務,放任自流,對環境造成污染,市民的食物鏈將惡性循環。
《辦法》三年難出臺
2006年,武漢有關媒體通過近一個月的調查取證,查清了令人作嘔的潲水油地下生產鏈條——餐飲垃圾流落民間,或被喂了豬,或被煉成“食用油”。
該報道見報后,市食安委、城管局立刻回應:盡快出臺《辦法》。同時,有關人士表示,《辦法》年內就能出臺。
對此,武漢市領導當即作出批示: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2007年,令市民失望的是,《辦法》未能出臺。
同年,該市政協委員張新華、李臘生、陳石羨、周艷、陳漢生、季小俊在“兩會”上聯名提案《關于盡快出臺〈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加強食品安全源頭治理的建議》,政府部門才回應已擬定《辦法》。
2008年,恰逢獲批“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武漢,再次提出制訂《辦法》,并規劃在三鎮各建1座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
如今,這一《辦法》仍是千呼萬喚沒出來。
屢屢爽約為哪般
是什么讓《辦法》遲遲不出臺,屢屢向市民爽約?
負責起草該辦法的城管部門有關人士介紹,因餐廚垃圾的管理涉及環保、城管、工商等多個部門,《辦法》在2006年的制訂過程中,由誰起草成為爭論的問題。
2007年,城管局最終被確定負責起草工作。同年,該部門赴上海等城市考察,并委托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對該市餐廚垃圾現狀進行專題調研,最終形成《辦法》。
該人士表示,因飲食結構、習慣等方面原因,政府制訂的辦法不能直接套用其他城市的管理模式。此外,作為該市首個制訂的《辦法》,需花大量精力做足調研和征求意見工作。
2008年1月,這一結果終于提交至市政府常委會,成為當年政府規章制訂計劃中的調研項目。
在昨日(1月6日)的采訪中,該市政府法制辦有關人士表示,經一年的調研修改,該《辦法》有望在年內出臺。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