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大代表提出,山西煤炭經濟要良性發展,就必須對當前煤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延長煤炭產業鏈。
在山西省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上,許多代表對提出山西煤炭經濟要良性發展,就必須對當前煤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延長煤炭產業鏈。
過去,山西省的產業結構是一煤獨大,初級單一,煤、電、焦、冶在經濟份額中占60%-70%。由于長期高強度、粗放式、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引發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特別是煤礦事故多發,死亡人數占到整個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的70%以上。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省政府提出,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打好小煤礦整頓關閉攻堅戰,用兩年時間將礦井總數壓減到1,500座之內,推進現有礦井的機械化升級改造和安全技術改造,提高現代化水平。
田喜榮代表說,上世紀90年代,山西省就提出調整產業結構,實際上,當時是一種盲目跟風的提法。在整個國家的產業分工中,國家把山西定位為能源大省、能源基地,所以山西的經濟發展不能離開能源,不能離開煤、電、焦、冶。這是國家的要求,也是市場分工的要求。轉型發展主要是由粗放型、資源環境破壞型向集約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過去我們挖煤是手工加一部分機械化,現在提出要調整存量、減少數量,提升煤礦的自動化、機械化生產能力,使綜采煤礦占到百分之八九十。這樣,一方面節約資源,提高回采率,更主要的是增加產量,確保安全。
田喜榮代表說,在抓好煤的同時,要煤電并舉,變完全輸煤為輸煤電并舉,目的在于節約運力,提高煤炭附加值,對于加工和轉換煤炭都有好處。近年來,朔州上馬了一批粉煤灰磚廠,研制從粉煤灰中提取白炭黑和氧化鋁,且具備了工業化推廣的條件,2009年將全面推動這個投資30多億元、年消化150萬噸粉煤灰的項目建廠。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發展為了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山西省產煤市、縣應根據煤炭生產需求,有目的地發展煤炭物流業,為礦山服務的煤炭機械配套產業,為運輸業服務的汽車維修業等行業。
對于如何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做好煤炭這篇文章,促進山西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王守禎代表認為,在以產定銷保平衡、以價定銷保收益、借款發煤保回款的基礎上,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山西省除煤炭、電、鋼鐵、焦四個行業四個產品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外,保持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還要加快與之相關的輕工業、服務業的發展。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