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推廣的首批800萬只淘汰在即眼下卻面臨回收處理缺乏渠道等問題
1只普通節能燈約含汞0.5毫克,滲入地下后可使180噸水變成 “毒水”
廢舊燈管破碎后,汞會以蒸氣形式進入大氣,1只含汞量只有0.5毫克的節能燈就能污染300立方米的空氣
節能燈因其在經濟、節能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據悉,上海從2009年10月開始推廣首批由政府補貼的節能燈,數量在800萬只以上。一般來講,節能燈的使用壽命在3年左右,也就是說,上海首批政府補貼節能燈淘汰在即。但廢舊節能燈該如何處理?據悉,1只普通節能燈約含汞0.5毫克,滲入地下后可使180噸水變成“毒水”。而廢舊燈管在破碎后,汞會以蒸氣形式進入大氣,對人體造成危害。建立健全廢舊節能燈回收處理體系,解決當前節能燈回收渠道匱乏的問題,已變得非常迫切。
汞處理不當危害大
“不管是焚燒還是填埋,節能燈內的汞都會對水土造成極大的污染。”有關環保專家解釋說,汞在常溫下即可蒸發,如果隨意丟棄,廢舊燈管破碎后,汞會以蒸氣形式進入大氣,瞬時可使周圍空氣中的汞濃度達到10毫克至20毫克/立方米,而按規定汞在空氣中的最高允許濃度為0.01毫克/立方米,1只含汞量只有0.5毫克的節能燈就能污染300立方米的空氣。
但是,現在不少使用節能燈的老百姓并不清楚這一點。雖然,節能燈2008年就被納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但社會至今仍只知其節能之利、不知污染之害。不少老百姓在丟棄節能燈時,并沒有將其與普通垃圾區分開來,扔到“不可回收垃圾”一類,而是簡單地“一扔了之”,這帶來相當大的隱患。
回收處理渠道不暢
對于節能燈處理不當的危害,非但普通消費者不清楚,零售商也基本上不知道廢舊節能燈應該回收;而專業的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卻苦于報廢的節能燈較為分散,對回收處理也“有心無力”……因為種種原因,廢舊節能燈的處理成了難題。
如何從社區的普通垃圾中區分開來,并安全輸送到專業處理單位?這是節能燈回收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據專家介紹,在社區回收環節,存在節能燈用戶分散、燈管易碎、難完整回收、不好運輸的困難。在沒有找到完整回收節能燈的處理方式之前,如果強制要求社區集中回收,只能帶來邊回收邊污染和集中污染等問題。
誰來處理是第二個難題。就上海而言,目前擁有節能燈回收處理資質的公司仍是個位數。而就是為數不多的這幾個公司,也常常面臨“吃不飽”的窘境。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擁有一套年處理廢舊節能燈1700噸的進口裝置,在國內非常罕見。由佩戴防護裝備工作人員把廢舊節能燈送進處理設備后,經粉碎、汞吸收等工序回收。但是,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嚴重“吃不飽”,主要靠一些機關單位送點廢舊燈管過來。
亟待健全處理機制
一方面缺少完整、有效的廢舊節能燈回收體系,另一方面節能燈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這種矛盾局面該如何破解?
相關專家結合海外經驗,建議未來推進廢棄節能燈回收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嚴禁廢舊節能燈“一扔了之”;第二,強化生產者環境責任,探索率先在節能燈這類“危廢”電子產品領域建立強制性行業標準切實降低污染,同時要求廠商在廣告、產品包裝、銷售現場醒目警示污染風險;第三,從源頭加強控制,改進生產工藝,推廣采用低汞技術,降低節能燈生產中汞的使用量。
此外,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制定實施細則扶持社區、企業、環保公益組織設立固定回收點;對居民上繳廢燈給予物質鼓勵;把節能燈推廣財政補貼與中標單位建立回收機制相掛鉤;對企業和中心城市在合理規劃范疇內建立無害化處理中心,給予財稅扶持。(記者 李蕾)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