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日獲悉,位于京西首鋼魯家山石灰石礦南區的魯家山垃圾焚燒廠,將于今年9月試運行。市政部門負責人表示,本市生活垃圾處理缺口大,現有設備普遍超負荷運行,其中8座大型垃圾處理設施均超負荷運行。魯家山垃圾焚燒廠投用后,將大大降低垃圾填埋場的負擔。
8座填埋場均超負荷運行
“未來,我們將面對的是垃圾無處可埋的局面。”市政部門一位負責人,站在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分布圖前告訴記者,目前,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為每天17530噸,與生活垃圾產生量17700噸很接近。
根據環衛部門的統計,全市8座大型垃圾處理設施,都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最高的負荷率達到246%。本市第一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北神樹垃圾填埋場,將于今年底填滿封場。而按目前的填埋量,其余7座垃圾衛生填埋場將會在2至3年的時間內填滿封場。
按照本市規劃,到2015年,全市70%的生活垃圾都將采用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方式,填埋處理的比例將降至30%。
市政部門表示,將加快推進魯家山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南宮生活垃圾焚燒廠、朝陽生活垃圾處理廠焚燒中心、海淀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能源發電廠、順義生活垃圾處理中心(焚燒二期)、京東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一期)、阿蘇衛生活垃圾焚燒廠、豐臺垃圾綜合處理廠、焦家坡垃圾綜合處理廠等36座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和滲瀝液處理設施及5座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生活垃圾采用焚燒和生化處理方式日處理能力將達到24000噸。
魯家山將日燒垃圾6000噸
記者了解到,建于原首鋼總公司魯家山石灰石礦南區的魯家山垃圾焚燒廠,日垃圾處理量最大將達6000噸。“魯家山全部建成投用后,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超過高安屯垃圾焚燒廠一倍,成為北京市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項目。”市政部門表示,京西地區符合焚燒的垃圾都將運進魯家山焚燒減量。
市政部門表示,魯家山垃圾焚燒廠建成后將使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燒能力提高16%左右,可接收處理門頭溝、石景山、豐臺、海淀四個區的生活垃圾。垃圾焚燒后的余燼將比原生垃圾減量95%以上。該項目計劃于今年9月試運行。
此外,本市今年還將推進南宮焚燒廠、朝陽區垃圾綜合處理廠焚燒中心等設施,完成董村綜合處理廠改造任務并投入試運行。
為解決餐廚垃圾問題,本市今年還將在123所大專院校推進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推進大型餐飲企業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建設,強化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源頭監管。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