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4:41
2008年可以稱得上是新疆火電企業的“脫硫元年”,延續了多年的脫硫堅冰在今年終于開始消融。
自治區環保局污控處處長孟慶新終于松了一口氣,以往國家環保局檢查組來新疆調研減排時,總是硬著頭皮接待,今年終于可以挺直腰桿了。
脫硫,簡而言之就是去除工業廢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氣體,因為二氧化硫常常是影響空氣質量,造成酸雨現象的罪魁禍首。
到去年為止,新疆的火電企業——二氧化硫的排放大戶們還沒有一家上脫硫項目,喊了多年的“脫硫”始終是只聞雷聲不見下雨。而今年火電企業不但歷史性地破冰,而且前9個月一口氣上了六七個脫硫項目,幸福來得有些突然。
“脫硫元年”項目接二連三
離現在最近的一個脫硫項目是在9月28日石河子天富熱電廠兩個脫硫工程同時開工。天富電力集團董事長賀偉民向記者說了這樣一番話,大致反映了企業的初衷:“上脫硫項目對于我們來說是一道必答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們考慮早上項目,還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打算。沒有環保意識的企業,將來是沒有市場的。”
同樣是兵團企業的天業集團脫硫項目也在9月的早些時候開工,天業集團董事長郭慶人對脫硫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與其別人用鞭子趕著走,還不如自己主動拉著馬走。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如果帶上了污染帽子,企業就不可能有前途。”
最富歷史意義的新疆火電企業第一個脫硫項目,是由華電新疆公司完成的。今年4月22日,新疆華電葦湖梁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125MW機組煙氣脫硫工程開工。葦湖梁電廠始建于1953年,是新疆第一座火力發電廠,如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由它來完成第一個脫硫項目再合適不過。
自治區環保局副局長王聯社在當天的儀式上感慨頗多:“在我區,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總排放量的30%以上,因而是二氧化硫總量控制的重點。葦湖梁電廠率先實施脫硫工程,為全區火電企業帶了個好頭。”
圍繞脫硫展開的拉鋸戰
接二連三的脫硫項目當然讓從事環保工作的孟慶新們感到由衷高興,但是也常常讓他們想起一年之前的種種艱難。
孟慶新曾經和一個火電企業的老總有過這樣一番對話:“孟處長,我們企業今年生產困難,排污費能不能減免些,求你給通融一下。”“收排污費也解決不了污染問題,排污費我們一分錢也不想收。你們企業只要上一個脫硫項目就行,算我求你了,行不行。”
這樣的回答很多火電企業的老總都聽過,但是對于眾多的火電企業而言,上一個脫硫項目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治區一家大型火電企業的老總給記者算過一筆賬:脫硫工程往往都是高投入低收益,甚至只投入零收益。一般而言,工程投資少則兩三千萬,多則上億元,企業一旦投入運行,每天的運轉費用也不是一筆小數。沒有雄厚家底的企業,很難輕言“脫硫”二字。
這樣的賬相信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都算過,事實上近些年,圍繞著上不上脫硫項目,每個企業都在內部進行著拉鋸戰。
不少企業一直處于觀望態度,希望等到國家或自治區關于環保工程的優惠政策。一位發電企業的老總說,投資較大的環保項目,國家或自治區應該給予補貼,或者提高上網電價,或者多分配一些生產額度,給企業以必要的支持。
對于這樣的提問,孟慶新也回答過很多次,“當然有支持政策,但是補貼要等到工程實施后才能到位,提高上網電價涉及民生問題不是一件小事,得由相關管理部門研究決定。”
火電企業繞不開的必答題
盡管今年脫硫項目不斷上馬,讓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牞但減排任務仍然像是一塊沉重的石頭,橫在自治區能源大開發的前方。脫硫,仍然是火電企業“十一五”的關鍵詞之一。
在今年的“天山環保世紀行”中,執法檢查組發現老企業環保投入普遍不足,逾千臺燃煤工業鍋爐脫硫率不足20%。而我區小火電機組所占比重又較大,5萬千瓦以下的小機組占全區火力發電機組數量的79.7%,其單位發電量的能耗大,更是大機組的1.5倍。
而過去連續兩年,自治區均未能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呈現上升趨勢。經環保部門核定,2007年新疆二氧化硫排放量為55.9萬噸,超過“十一五”總量控制指標5.66萬噸。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隨著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今后若干年新疆將進入能源開發的高速發展時期,就算新的項目在環保上不惜投入,也勢必會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可見,要完成“十一五”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形勢不容樂觀。
9月5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對16家重點排污企業設定了減排倒計時,明確了減排時間表,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