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席卷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鋼鐵企業紛紛采取限產保價的措施,但由于產品市場大幅縮水,許多企業已經或即將處于虧損的境地。與此同時,污染減排、節能降耗方面也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鋼鐵企業該何去何從?日前在湖北武漢召開的“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高層論壇”上,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業內專家與企業代表一起,就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了討論。
燒結工序的脫硫是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關注的重點。據介紹,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了整個工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8%,僅次于電力行業。而整個燒結工序是鋼廠二氧化硫排放的源頭,約占整個企業排放量的70%~80%。因此,燒結脫硫是整個企業二氧化硫減排的重點工序,而目前已經運行的燒結脫硫項目還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缺少穩定而適合國情的燒結煙氣脫硫技術。從目前已經驗收的鋼鐵廠燒結機煙氣脫硫項目來看,完全照搬其他領域的煙氣脫硫技術不能很好地適應燒結機生產工作,這是由燒結機自身的煙氣特性和工藝生產決定的。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硫濃度變化很大,溫度、氣流量、含氧量變化很大,與電力行業不一樣。而國外都是低含硫量條件下的脫硫,國外技術也不能簡單移植。因此,借鑒國外和其他行業的煙氣脫硫先進技術,結合燒結機工藝生產特性,是我國燒結機煙氣脫硫的必經之路。另一方面,燒結脫硫的運行成本很高,目前國內缺少相應的獎勵扶持政策;而對于已經實施的燒結脫硫項目,國內缺乏權威部門對實際效果的后評估,導致很多企業都采取了不信任、觀望的態度。
據介紹,現在的脫硫工藝有石灰石—石膏法、氨—硫胺法、循環流化床法、活性焦吸附法、海水脫硫法等,在實際的運行各有利弊。比如,石灰石—石膏法的副產物石膏的用途有待拓寬;而氨—硫胺法的系統需要做防腐處理,吸收劑氨的價格較高,影響脫硫成本等。
據了解,目前只有少數企業建成并運行了燒結煙氣脫硫設施,采用的工藝各有不同。比如,廣西柳鋼的兩臺83平方米燒結機頭煙氣脫硫項目在去年2月建成,至今運行良好。工程采用氨法脫硫工藝,突出的特點是以廢治廢,采用的脫硫劑為焦化廠的廢氨水,副產品為農用硫銨化肥。現場實際監測數據顯示,脫硫效率達到95%以上,除塵效率達到40%,同時兼具20%~30%左右的脫硝效率,煙氣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小于50mg/Nm3。而福建三明鋼廠的180平方米燒結機循環流化床干法脫硫系統在2007年10月投運,脫硫效率不低于91%,粉塵排放低于20mg/Nm3。這一技術的特點是脫硫系統位于主抽風機后,系統負壓小,安全系數高,而且整個過程純干態運行,后繼煙道、煙囪不需要考慮防腐問題。
來自鋼協的黃導在發言透露,鋼協正在制定關于燒結脫硫的實施方案,將通過建設示范工程、實施獎勵等方法推動燒結脫硫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并完善后評估體系,對效果好的企業進行重點推薦和宣傳,推出符合國情和適合國內燒結工藝的技術。
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即將出臺的《鋼鐵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也更為嚴格,這都讓參會的小企業倍感壓力。而記者見到的幾家環保企業代表則表示,這是他們發展的大好機遇,因為標準的嚴格讓鋼鐵企業必須重視環保設施的建設,也就給技術過硬的環保企業帶來了一個廣闊的市場。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