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北京市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共同召開的林業碳匯與生物質能源國際研討會上,國家林業局正式發布了中國第一個碳補償標識(車貼)。該標識經由國家林業局征求多方意見設計制作,并于2008年10月27日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注冊保護的中國第一個官方碳補償標識。該標識是社會公眾“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實踐低碳生活的一種證明。
說起“碳補償”,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目前,全球出現了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社會上到政府高層、下到平民百姓都在作出積極努力,采取措施減緩氣候變暖。“碳補償”便是其中之一。“碳補償 ”是指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企業或個人付款給專門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抵消所排放二氧化碳。目前在中國,一些企業、個人或民間組織正在采取這樣的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綠色碳基金便是其中之一!
中國綠色碳基金成立于2007年7月20日,發起方是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綠化基金會等單位。目前,該基金設在中國綠化基金會,作為一個專項進行管理運行。截止2008年底,已有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為首的十幾家企業,捐資3億多元人民幣,先后在全國十多個省區陸續開展了以吸收二氧化碳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動,目前已經完成造林200多萬畝。此外,捐資給中國綠色碳基金造林的個人也相當踴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700多人次捐資逾60萬元人民幣參與了中國綠色碳基金的碳補償行動——即以吸收二氧化碳、減緩氣候變暖為主要目的北京八達嶺地區碳匯造林項目。為鼓勵及證明這些個人捐資者參與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國綠色碳基金已授予這些捐資人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并出具“購買”憑證,讓捐資人了解自己所出的錢可以“買”到多少二氧化碳。這些看似質樸簡單的標識制品,對宣傳普及森林碳匯功能、鼓勵提高公民保護氣候意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是我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事件!。
標識含義: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以醒目的“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表明了森林的“碳匯”功能——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從而起到固定二氧化碳、減緩氣候變暖的作用。卡通樹微笑鶯唱出一串由大變小的“O2”的圖案,說明了森林具有釋放氧氣的功能。“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說明擁有該標識的人“購買”了碳匯,消除了部分或全部個人排放的二氧化碳。
標識使用:該標識現有大小兩種尺寸,直徑15cm的可貼于汽車內部或外部作為車貼;直徑5cm的可貼于衣物、文具等處。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