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體物之一,也是形成霾污染的因素之一。但是,如何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問題,在國內很多地方還處于起步階段。江蘇省常州市結合產業結構特點,進行化工行業整治,開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調查和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多經驗。近日,江蘇省政府主持召開全省環保工作會議,向全省各地推介了常州市的成功做法。
摸清現狀多管齊下
2011年,常州市在江蘇省內率先全面啟動了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調查。2012年,常州重點開展了對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現狀調查,共對689家重點企業進行了調查,并對民用燃料等10多個行業進行了統計測算,基本摸清了全市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家底,為下階段的治理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
在積極開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調查的同時,常州市加快化工園區及企業廢氣整治,積極推進5家化工園區產業轉型和整治。2012年,常州關閉化工企業80家,完成78家重點企業廢氣整治。常州市還積極推進油氣回收治理,全面完成256座加油站、4座油庫、119輛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改造任務。
抓住重點積極治理
在開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時,常州市將重點放在了濱江化工園區,并采取了三大舉措。
一是嚴格準入門檻。廢氣污染物均以嗅閾值為評價標準,通過以嗅閾值為評價標準來確保廠界“無異味、無惡臭”。有機廢氣治理措施遵循“應收盡收、能燒則燒”的原則,濱江化工園區2009年以來審批的涉及有機廢氣排放的12個項目均配套了廢氣焚燒裝置。同時,強化工藝裝備先進性論證,新建化工項目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均要求開展工藝裝備先進性論證,環評審批時重點審核項目的工藝裝備先進性及清潔生產水平、技術來源、治理措施和環保投入。
二是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常州市新北區出臺相關文件,計劃用3年時間關停落后企業40~50家。在對退出企業落實補貼和獎勵政策的同時,充分運用綠色信貸機制,對違法企業環境行為按月實施動態管理,及時調整企業環境顏色,采取“從嚴銀行信貸、限制資金流通、提高修復門檻、明確整改時限”等綜合措施,加快落后產能淘汰。至2012年底,園區共30家污染企業簽訂了關閉收儲協議。
三是持續提升園區企業廢氣整治水平。委托高校、科研院所對保留規模企業進行深入調查,詳細核查各企業生產全過程廢氣產生情況,編制提升方案,強化廢氣收集處理,建設9套廢氣焚燒裝置,進一步提升了園區廢氣治理水平。
強化監管公眾參與
為有效遏制污染,常州市全面強化環境監管,逐步完善了夜間、節假日巡查長效機制,建立了“區鎮村”三級聯動的夜查模式,確保排放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點源穩定達標。同時,常州還選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企業進行監督,在常州市主要媒體上公布企業整改情況。部門聯動、多管齊下、鐵腕治污,切實提高“夜夜查”質量和效果。
為進一步提升園區廢氣監控水平,常州市還投資200萬元建設了濱江化工區大氣自動監測站,實現了園區大氣環境24小時實時數據監控,形成了一支專業化的監管隊伍。
通過整治,園區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整治工作初見成效,每年減少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約490噸。園區大氣自動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園區非甲烷總烴濃度同比下降5.84%,苯系物濃度同比下降31.3%。同時,2012年園區化工廢氣信訪量同比下降了20.8%。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