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多個地方PM2.5指數頻頻爆表,空氣污染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同時卻也催熱了“口罩經濟”,市面上口罩品種紛繁多樣,上海交警最近還新配發了一種“隱形口罩”——U形鼻塞,號稱能夠通過過濾片凈化空氣。
那么,到底哪種口罩過濾PM2.5效果最靠譜呢?本期《好奇實驗室》選了市面上常見的9種口罩,進行PM2.5的過濾評測。
口罩防PM2.5重材質而非厚度
4層全棉紗布醫用口罩最實用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口罩,大致分四大類——
第一類是普通口罩:一般是3層型的,現在還有不少是標榜能防PM2.5型的,一般有5層;
第二類是醫用口罩:有一次性3層無紡布口罩(目前醫院醫生、護士戴的那種藍色口罩)、全棉4層紗布口罩和12層紗布厚口罩(老底子醫生戴的那種白色厚紗布口罩,現在基本不用了);
第三類是專業級口罩:分別是N95口罩和KN90口罩,基本都是6層厚(N95和KN90,代表過濾PM2.5顆粒效果分別達到95%和90%);
第四類是新式異形口罩:比如U形鼻塞“隱形口罩”、防毒面具型口罩。
本次實驗的儀器是一臺“微電腦激光粉塵儀”,主要檢測PM2.5濃度。
實驗場地在寧波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在一間15平方米的會議室里,關閉所有門窗,點燃香煙,等PM2.5濃度積累到600微克/立方米(差不多等同北京極重污染等級)后,將各種口罩裹在微電腦激光粉塵儀的采集口上,對比前后數據的差距,看各種口罩分別能擋住多少PM2.5。
結果如下——
(注解:實測6層的KN90阻擋率只有37.21%,是因為KN90口罩是弧形,與檢測儀器采集口包裹得不密實,導致實測到的數據不準確。)
從數據上看,不同的口罩或多或少都能過濾PM2.5,但絕不取決于厚度;比如,最厚的12層紗布醫用口罩,阻擋PM2.5效果卻是最差的,只有17.7%。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王利民說,口罩過濾PM2.5重在材質。“醫院里的一次性3層無紡布口罩、12層紗布口罩,只能擋住一些帶有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病毒細菌,但對PM2.5卻是無能為力的。專業口罩里有一層特殊材質的過濾布,還有一個鼻夾,與鼻腔的貼合緊,密閉性好,醫生進入非典SARS等傳染性病房時,都是戴N95專業口罩的。”
《好奇實驗室》剪開各種口罩發現,5層防PM2.5型普通口罩、4層全棉紗布醫用口罩、專業口罩等,里面都有一層N95過濾布,而其他口罩只是多加了幾層紗布,或加一層海綿,或多加了一層活性炭,過濾PM2.5效果并不好。
盡管N95、KN90等專業口罩防護效果好,但舒適度卻不好,時間一長會覺得很悶。
“從實用上說,N95口罩透氣性差,而且下呼吸道呼出的有毒有害氣體,不能排到外面去,相當于重復呼吸,是不適合長時間戴的。”王利民醫生說。
至于U形鼻塞‘隱形口罩’,雖然阻隔數據看上去還行,但擋鼻不擋嘴,實際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且它需要經常換,否則很容易滋生細菌;而防毒面具型口罩,造型太夸張,戴著像個“生化戰士”。
所以綜合舒適度、過濾PM2.5效果以及價格等因素,《好奇實驗室》認為,在日常生活中,4層全棉紗布醫用口罩是最經濟實用的。
宅在家中并不安全
開窗通風下室內室外PM2.5幾乎沒有差別
霧霾嚴重時,最常聽到的建議就是少出門,不少人以為躲在室內,PM2.5濃度會比室外少——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解,除非你永不開窗!
《好奇實驗室》和杭州市疾控中心的李金濤醫師,帶著專業的手提式PM2.5測試儀,對居室環境做了一番監測。
測試當天,杭州市下城區燈芯巷小區的PM2.5濃度為146微克/立方米,按照空氣質量的國家標準,屬于“重度污染”;我們在燈芯巷小區隨機選了一間15平方米的臥室,在開窗通風條件下,實測室內PM2.5濃度為142微克/立方米——屋里、室外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
李金濤醫師說,目前國家對于室內PM2.5還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室外空氣對室內的影響要占55%以上,“在門窗通暢的情況下,室內室外相差不大。”
水盆吸附法:
即在房間內放一盆水,靠水來吸附空氣中微小的PM2.5。這個原理,就和我們灑水來吸附揚塵一樣。
杭州市疾控中心李金濤醫師說,這種方法是通過揮發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加快揚塵沉降速度,但室內空氣流動慢,一盆水的揮發程度很慢,實際效果并不明顯,還不如用加濕器。
植物吸附法:
即放一盆植物在室內,靠植物的葉片來吸附灰塵。
《好奇實驗室》曾做過實驗,用綠植吸附房間的甲醛并不靠譜。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徐冰燁博士也認為,植物吸附的作用不大,因為PM2.5非常細小,它能在空中停留十幾天,想靠綠色植物來吸附PM2.5,效果不明顯。
開空調法:
有網友說,空調就像一臺吸塵器,它的濾網能吸附室內的灰塵。
在同樣一間15平方米的臥室,測得PM2.5含量為142微克/立方米;打開空調5分鐘后——室內PM2.5降了17微克/立方米。
杭州市疾控中心李金濤醫師說,空調里面有一層過濾網,這個過濾網雖然不足以擋住PM2.5,但是還是有一部分PM2.5會吸附在上面。
可是,空調持續開了1小時,臥室內PM2.5濃度始終維持在120微克/立方米左右,下降并不明顯。也就是說,開5分鐘空調和開1小時空調,效果差不多。
關窗法:
關窗法,是李金濤醫師最為推薦的。
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徐冰燁博士說,杭州的PM2.5有明顯的季節特征,夏季濃度特別低,秋冬兩季濃度比較高。單從一天來講,早、晚高峰時,PM2.5濃度會比較高,這時要盡量避免開窗。
兩位專家都說,關窗法對抵擋室外PM2.5肯定是有效果的,但門窗一直緊閉,室內的空氣質量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好是選擇在午后PM2.5低谷時,打開門窗通風,把室內的異味散發掉以后,再關上門窗。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