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作為國家保護性開采的三大稀有煤田之一,煤炭給七臺河市帶來了可觀的GDP。但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并不滿足于此,而是放眼世界,適時而動,2007年科學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實現“358”跳躍式發展的宏大目標,抓住七臺河被列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的契機,舉全市之力推進循環經濟、城市經濟轉型。
長治學習取循環經濟“真經”
為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近來,在我省以循環經濟起步早、效果好而著稱的七臺河市做出了一個舉動:市委、市政府派出陣容強大的考察團赴山西省長治市學習考察,并迅速在全市掀起了學長治經驗的熱潮。這次學習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長治市循環經濟發展的經驗。七臺河市不滿足于現狀,以不知足的精神向高標準看齊,高起點謀劃,學習先進地市成功經驗。
作為全省最小的地市,七臺河市近幾年經濟發展走在了全省前列,而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來自于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循環經濟是七臺河市發展循環經濟的首要任務。這是在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城市轉型迫在眉睫的形勢下被逼出來的出路。
賣焦賣電不賣原煤,通過煤炭深加工把煤炭資源吃干榨凈。這樣的循環經濟之路,不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重要的是使原煤價值提升5倍甚至更高,實現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隨著吉偉60萬噸焦爐、寶泰隆10萬噸甲醇、寶泰隆圣邁10萬噸焦油加氫、萬昌苯加氫、興盛苯加氫等一大批項目的投產達效,煤炭循環經濟風生水起。本著“一業為主多元循環、適度延伸、發展接續產業”的原則,七臺河市在非煤循環經濟上也下大氣力,煤炭循環經濟擔當 “領唱”,農業循環經濟和非煤循環經濟等“分步輪唱”和“大合唱”。目前,七臺河市的循環經濟已經由小循環變成大循環、單一循環變成多元循環,循環領域不斷擴大,循環鏈條不斷拉長,循環效益不斷增大。
與七臺河市同樣屬于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山西省長治市,是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市,在循環經濟發展方面起步也比較早,取得了很大成效,具有很強的發展后勁,循環經濟形成了三大產業鏈,其中以煤炭資源為依托的煤化工產業鏈為龍頭,完成工業總產值152億元,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5.1%,此外還形成了以鐵礦資源為依托的冶金產業鏈和以石灰石資源為依托的乙炔化工產業鏈。七臺河市考察團在考察中發現,在綜合利用上,長治市把煤炭資源“吃”得更干,“榨”得更凈,循環鏈條延伸得更長,附加值更高,效益更好。潞安集團、潞寶集團、沁新集團、天脊集團等18家煤炭循環經濟骨干企業都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產業鏈,取得了巨大效益,潞安集團靠走循環經濟之路,用不到四年時間“再造了一個潞安”。這些企業的發展之路使七臺河考察團成員認識到,必須好好學習長治市在鏈條延伸上的好經驗,更好地完善思路,增強信心,把煤炭循環經濟這篇文章做大。
循環經濟強煤城筋骨
近日,記者在七臺河市寶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煤焦油加氫續建項目工地上看見,工人們揮汗如雨,正在搶抓工期。該企業經過5年的發展,如今已形成24個延伸鏈節框架。煤焦油加氫只是寶泰隆公司產業鏈條中的一條。
循環經濟的延伸發展不僅做強做大了七臺河的企業,而且也提升了企業抗風險能力。去年金融危機引發的風暴席卷了世界各地,七臺河市的煤焦企業也受到了沖擊,但因各煤焦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延伸了產業鏈條,從容地應對了這一危機。
寶泰隆公司的循環經濟只是七臺河市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如今在七臺河市,“不同版本”的循環經濟在各企業都緊鑼密鼓地“演繹”著。截至目前,七臺河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而吉偉60萬噸焦爐、寶泰隆圣邁10萬噸焦油加氫、萬昌和興盛兩個苯加氫項目開工建設更是結束了七臺河有焦無化的歷史。
循環經濟迅猛發展和企業抵抗風險能力的提高,不僅驗證了七臺河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同時也為該市經濟繁榮添上了濃重一筆。
早在“十一五”規劃之初,七臺河市便審時度勢、科學地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的發展戰略,去年,市委又提出了實施“358”跳躍式發展規劃,通過大力推進煤轉焦、煤轉電和發展煤化工、建材等產業,推動煤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和發展。
市委書記杜吉明表示,要充分利用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政策,推進煤炭循環經濟提檔升級,加快寶泰隆、乾豐、魯龍、龍洋焦電二期4個在建和擬建百萬噸焦爐等一批循環經濟大項目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循環經濟科技化、集群化、規?;?。如今,這個市循環經濟已形成六大體系:煤炭產業體系、電力產業體系、化工產業體系、建材產業體系、農業產業體系和循環消費體系。
這六大體系宛如一張鋪展在七臺河大地上的“鳥瞰圖”,把發展脈絡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新興區、茄子河區、勃利縣已構建煤、焦、化工一體化產業鏈,煤、電、建材一體化產業鏈,木制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農業機械零部件產業鏈和社會回收利用產業鏈等五大產業鏈。同時,五大生態工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競相破土。茄子河工業園區主要依托現有的大唐七臺河發電公司、龍洋焦電和德利能源公司發展煤、電、建材產業,發電余熱為居民供熱,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興區紅鮮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煤、電、化產業。雙葉工業園區和新規劃建設的木制品產業園區以雙葉家具為核心,發展相關家具產業和配套產業。勃利縣工業園區重點發展農業機械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
毋庸諱言,循環經濟的迅猛發展強有力地助推了七臺河市經濟的繁榮。
億達信公司在煤炭資源轉化和深度開發上下功夫,使煤炭產業鏈向煤電、煤化工方向延伸,把煤炭文章做出特色,僅2008年就上繳稅金2.89億元。寶泰隆公司3000余名職工用心血和汗水在短短的5年間使企業得到迅猛發展,僅2008年就上繳稅金2.3億元。雙葉公司是生產中國知名品牌雙葉家具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也將原材料“吃干榨凈”。公司接待人員對記者說:“木材只要運進我們公司的院內,就沒有派不上用場的東西。”鋸末可以賣掉,邊角料可以做工藝品,這樣的循環經濟模式著實讓人稱奇。
這個市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思路是:一業為主多元化循環,焦化產業適度延伸,接續產業規模發展,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家園,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
為了把廢棄物再生利用,如今七臺河市已建成以煤矸石和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煤建材企業7家,生產粉煤灰砌塊、矸石空心磚和水泥等。與此同時,市委、市政府又高瞻遠矚地提出:要發展,要大發展,要跳躍式發展,更要可持續發展。
循環“良方”助推縣域經濟
赴山西省長治市學習考察后,七臺河市區、縣領導們對長治市循環經濟發展之好感觸頗深。各區縣紛紛表示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各區縣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經濟轉型方面憋足了勁,力爭大作為,力促大發展。
桃山區近日,桃山區招商企業、投資1.2億元的黑龍江如意核源選煤有限公司竣工投產,這一高科技項目將增補我省無煙煤、劣質煤洗選行業的空白,也為這個區循環經濟的發展再添生機。
桃山區牢牢抓住煤炭循環經濟不放松,延伸產業鏈條,全力發展洗煤、煤化工、型煤加工和利用產業,做足、做活煤文章。在煤炭開采環節,實行適度開發;在提高開采率環節,推進集約化經營;在煤炭洗選環節,提高原煤入洗率和精煤回收率;在煤化工生產環節,延伸焦爐煤氣產業鏈;在型煤加工環節,改善產品結構,提高整體競爭力。重點扶持桃山選煤、金山選煤、華宇洗凈煤,推進技術創新,迅速做強做大;扶持興盛化工、永新化工、三江復合肥,推進體制創新,穩步形成規模;扶持天陽型煤、宏翔型煤、煜豐型煤,推進機制創新,初步形成產業集群。
新興區提出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經濟轉型,加快龍江工業強區建設進程的工作目標。通過加快資源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延伸產業鏈條,發展新型建材、環保節能項目等,全力推進煤焦化電建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全面落實木制品產業“一號”工程,加快木制品產業園區建設,引導域內外知名企業和配套項目入區創業發展,推進木制品產業做強做大;堅持多元發展,做大農副產品加工、醫藥、建材等產業規模。同時,發揮金河園區新廠區和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作用,加快引進和孵化高新技術項目,壯大非煤產業集群,為發展循環經濟蓄足后勁。
加大焦化產業項目推進力度。出臺優惠政策,創建優良發展環境,優化招商措施,確定一批項目早落地、早見效。
茄子河區做強“煤、焦、化”產業鏈,切實提高原煤開采和利用率。進一步做強做大煤炭產業,搞好宏偉北溝、鹿西和二十四連勘探區的開發利用。加快老井改造擴建和新的大型高產礦井建設。積極探索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炭企業重組。扶持煤炭深加工企業發展,進一步挖掘資源潛力。鼓勵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洗煤、焦化、型煤項目,利用先進工藝技術改造現有洗煤企業。
發展煤化工產業。支持企業利用煉焦工業豐富的煤氣、煤焦油開發焦化下游產品。做大“煤、電、建材”產業鏈。做好“種、養、加”產業鏈。提高糧食及農副產品的加工和轉化率,提高經濟效益,延長產業鏈條。完善輔助產業鏈。扶持木制品、食品、輕工、鑄造等其它非煤工業發展,通過引資、引聯、掛靠等方式,把礦山機械業、小型農機具行業做強做大,形成有實力的機械制造企業群體,帶動全區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勃利縣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建立與發展循環經濟相適應的宏觀調控體系和運行機制。
主要目標是,發展循環型工業,實施產業結構生態化重組;發展生態型農業,加快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建設環保型和節約型社會。
完善六大循環經濟體系,煤炭產業體系、電力產業體系、化工產業體系、建材產業體系、農業產業體系和循環消費體系。構建七大循環產業鏈條:煤—焦—化工產業鏈;煤—電—建材產業鏈;糧食種植—養殖業—沼氣—生物有機肥—糧食種植產業鏈;優質稻米加工產業鏈;玉米加工產業鏈;畜禽屠宰和深加工產業鏈;農村新能源利用產業鏈。建設兩個循環示范園區:工業示范園區和農業示范園區。扶持一個循環試點企業:億達信煤焦化能源有限公司。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