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出了第一桶煤基合成油后,任潤厚并沒有任何的放松,他說示范項目還任重道遠,工藝技術還需要優化、完善、改進,建立長期、穩定、完整的運行數據;還要滿足資源、環境、生態的承載能力,實現節能減排;除了肩負能源安全的使命,還要創造經濟效益。
為此,任潤厚提出了發展模式:“潞安發展煤基合成油,不僅僅追求油品,而是發展煤化工多聯產低碳排放循環經濟。”
潞安開始在原有技術基礎上,優化方案,增加投入,豐富產業鏈,延伸產品,形成一個資源綜合利用,上下游配套合理的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園區內物料與能量流動形成閉鎖鏈條,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和零排放、低排放。
在煤基合成油鏈條基礎上,增加了1830工程,即18萬噸/年合成氨、30萬噸/年尿素裝置,這樣,可以合理利用合成油裝置富裕的氫氣、排空的高純度氮氣和二氧化碳氣,提升效益的同時達到減排。
根據中科合成由公司的設計,示范裝置主要生產柴油,費托合成產物可以分為硬蠟、軟臘、重油和輕油等幾種初級產品,這些產品不僅能加工成柴油,還能經過進一步加工成多種精細化工產品,尤其是高品質的硬蠟,加工成柴油降低了其自身應有的價值。為此,潞安又委托中石化洛陽研究院、中石化撫順研究院等單位進行產品的二次開發,以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原料煤和燃燒煤的供應方式上,建設者們也進行了大膽改進,燃料煤改變了原來用混煤的方案,變為利用屯留洗煤廠的部分煤泥、洗矸和粉煤混合燃燒,既降低了成本,節約了能源,還解決了以往存在的塊/粉煤比例失調的問題。
世界最新技術IGCC發電、焦爐氣重整系列工程等一系列節能減排的項目也同其列入規劃并進入實施階段,繼費托合成技術列入科技部“863”、“973”計劃后,潞安的60MWIGCC發電項目也列入了“863”計劃。
在經歷了兩次“百日會戰”之后,潞安人又開始了一場艱苦決戰。
2009年7月10日,鐵基固定床正式出油,日產穩定在300萬噸。
2009年12月,配套項目18萬噸合成氨、30萬噸尿素化肥項目投產。
自煉出第一桶油,又經歷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時間,緊張和壓力絲毫不亞于兩次‘百日會戰’。”李斌說。
一個以煤基合成油為主導產品,煤化工多聯產,低碳排放的示范項目在這片古老的黃土地上拔地而起。
這些年圍繞著“煤變油”的爭議也一直沒有停止。
爭論的焦點是圍繞 “能源利用率問題”、“煤轉化過程中的碳排放和環保問題”、“以一種稀缺資源換取另一種稀缺資源問題”。
潞安以煤基合成油為基礎的煤化工多聯產低碳排放示范項目的全線投產,一一破解著這些難題。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