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日照市經濟開發區順利通過了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組織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正式驗收,成為全國第八家、全省第三家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此前不久,華東酒業清潔生產審核也已通過省環保廳組織的績效評估驗收。
9月8日,記者跟隨港城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日照華東酒業有限公司。當日,開發區晴空萬里,一望無云。
在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過程中,華東酒業是其中一個典型的符號。
而循環經濟,正是華東酒業這一符號的鮮明標識。
■循環經濟帶來滾滾財源
什么是循環經濟?
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生態效率理念,通過產品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等措施,減少產品和服務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華東酒業的生產過程,便不折不扣地執行了這一理念。
這家2007年正式運營的股份制企業,在建成年產4萬噸食用酒精生產線后,就選擇了一條循環經濟的道路:公司對換熱系統進行了改造,實行由低到高、層層梯度換熱,年節煤450噸,噸酒耗煤僅為0.1噸,為全省同行業最好水平。
3年來,企業不僅實現了廢渣、廢水的回收利用,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也給企業帶來了滾滾財源,初步嘗到了循環經濟的甜頭。
“廢水、飼料、沼氣、有機肥,華東酒業的每一項生產流程中,都可以變廢為寶,產生效益!”一談起,華東酒業副經理李同臉上便寫滿了自豪。
■400米管道讓兩家企業“牽手”
華東酒業公司與山東結晶集團,中間只隔著一道深圳路。而如今,一條400米長的廢水管道,更是讓兩家企業的“手”緊緊地“牽”在了一起。
由于在生產工程中需要冷凝,要使用大量的冷卻水,因此,華東酒業每天都要產生不少50℃左右的廢水。這些熱水,棄之可惜,留之無用,怎么辦?
精明的華東酒業人,將眼光盯上了僅一路之隔的山東結晶集團。因為生產海藻酸鈉,潔晶集團有道工藝,恰恰需要用40-50℃的溫水來泡海帶。以往,他們是將自來水加熱來泡海帶的。
雙方都有需求。簽訂《廢水利用協議書》后,很快,一條不到400米的管道就鋪設起來了。
對結晶集團來說,如此一來,每天不但省下了自來水,也省下了煤。經初步估算,每天大約可以節約標準煤16噸,約1萬多元;自來水按每天2000立方米算,大約得6000多元。
而華東酒業更是借此發了筆“小財”:潔晶集團每方水要給6毛錢,年可增加收入40萬元左右,而且年減排廢水60萬噸,一下子減排 60% ,可謂“雙贏”。
此外,公司還投資300萬元,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了改造,新建6個廢水回收池,可儲水4000方,冷卻后的用水全部進行重復利用。
■樣樣都能“變廢為寶”
“今天來得不巧,飼料大部分都賣掉啦!”9月8日,華東酒業副經理王云生爽朗地笑著告訴記者。他表示,在華東酒業,每天約有200噸左右的飼料從廢糟液中“蛻變”出來。
記者了解到,在酒精生產過程中,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廢糟液。華東酒業將這些廢糟液經過過濾、壓榨、烘干后,制成飼料對外出售,年可創利潤400萬元左右。
而經過分離后的廢液,華東酒業也絕不會白白浪費掉。
“那邊就是厭氧發酵罐,經過處理后,廢液就可以產生沼氣!”順著王云生所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溜4個高大的厭氧發酵罐。據介紹,這4個發酵罐每天可以產生4.5萬方的沼氣,全部進入華東酒業自己的鍋爐燃燒。
按一公斤沼氣折合0.82公斤標準煤來算,相當于每天節約38噸左右的煤。年可節煤1萬噸以上,直接經濟效益700萬元,無形中,又為公司省下了一大筆支出。
從厭氧發酵罐出來的廢水,經過格柵和離心機“拿渣”后,每天又可分離出約60噸的廢渣,成為蔬菜種植戶歡迎的有機肥。雖然每噸肥料只賣15元左右,但天長日久地積累下來,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收入。
王云生介紹說,公司還計劃建設二氧化碳回收裝置,將發酵工序產生的廢氣回收出售,估計可年產食用級液體二氧化碳4萬噸。
■記者點評
資源匱乏、氣候變化……在全球背景下,發展循環經濟成為大勢所趨。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從何處著眼,怎樣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即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社會擔當,也是其發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從企業層面來看,華東酒業的循環經濟,無疑起到了一個“標桿”的作用。
而從大處來說,一家企業,只是整個循環經濟體系中的基本單元,要更好地“轉方式調結構”,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必須做到企業互相聯合,共建循環經濟體系,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如此,才是循環經濟的最終出路。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