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電視臺《今日點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在調整產業結構。如今,在我省第一個省級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商丹循環經濟工業園的帶動下,地處秦嶺腹地的商州區,通過循環經濟,變當地的礦渣為寶貝,不僅給當地經濟和百姓生活帶來巨大的收益,也讓秦嶺山在產業發展中更綠,水更清。
今年以來,商州區劉灣街道辦拉林子村旁新建的一個化工廠成了全村人倍感新奇的事。這家規模不算小的化工廠,不僅沒有排放一點廢水廢氣,而且專門回收加工那些看起來黑乎乎的工業廢渣。
商州區劉灣街道辦拉林子村老支書王倉:既沒有廢氣,也沒有廢水,連廢渣都沒有。
村民們擔心化工廠投產后會對村子的空氣和水質形成污染的擔憂沒有了,看著現代化的廠房,原來一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都紛紛托老支書王倉推薦,到東梓化工廠去打工。
王倉:現在大家走后門要去,尋熟人給人家說要去干活。
在老支書的推薦下,村里的一些年輕人成了化工廠的工人。就在他們的親手操作下,廢氣轉化成為硫酸,廢水被重新利用返回上一層工序循環利用。廢渣則成了下游企業有用的原料。比如生產中排放的鉛余渣,供給鉛廠,鉛廠再從其中提取鉛和銀;銅渣供給煉銅廠,加工出的海綿鎘,又成了鎘錠。四個生產環節的循環工藝將所有的廢物吃干榨凈(工藝流程圖)。不但企業內部自身進行循環,而且還與周圍的煉鋅廠、耐磨材料廠、水泥凝膠廠產生循環。
東梓化工工程師姚西平:經過環保局檢測,沒有任何污染。
不僅傳統意義上的工業三廢被循環利用,商洛其他礦山企業加工后的含鋅廢料也成了東梓化工所用的原料。
姚西平:在別的廠,已經沒有多大的用處,在我們廠就成了寶貝。
據介紹,商洛市的煉鋅企業每天產生的廢渣,及低品位的氧化礦和鋼廠的煙道灰,約為15噸左右,處理不好就是很大的污染源。而東梓化工投資1.2億元,引進高新技術,每天要消化20噸的含鋅廢料和氧化礦煙道灰,從中提取潔白如雪硫酸鋅。
東梓化工總經理助理辛建偉:也就是說我們把本市內的廢渣全部消化掉之后,我們還要從外地進口一批原料。
商洛市商州區區委書記朱崇和:商州區是南水北調,丹江水源頭的涵養區,同時高速路一通,我們要打造西安市民第二生活區,大力發展去年旅游產業。從這些方面來講,在整個經濟的布局當中,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布局當中,我們就要注重既要金屬鈉銀山,又要青山綠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這是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