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東臺榮膺“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稱號——堅持推行“綠色”增長、給力循環經濟,正在使東臺走出一條錯位發展、以特取勝的綠色產業發展新路。
風光互補 開發節能減排新能源
一條全長37公里、全線實施LED太陽能路燈亮化工程的高等級公路,今年在東臺建成通車,1400多盞新能源路燈讓這條路成為國內最長的節能環保型道路。這是東臺利用清潔綠色能源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
在新一輪思想解放中,東臺市委、市政府把“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作為促進發展的重要內容,處于經濟發展前沿的綠色能源產業,首先成為受惠領域。
對于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風能、太陽能這兩大“高清”新能源,勇爭一流的東臺市接連創造出兩個奇跡:建起亞洲單期規模最大風電項目,目前已有134臺發電主機并網發電;建起我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目前地面站已初具雛形,即將并網發電。
當“風電走廊”在東臺悄然形成后,一家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圍繞已形成的風電能源產業群,帶著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前延后伸項目,前來東臺安營扎寨:中國知名風力發電機配套塔架專業制造商上海泰勝風電公司來了,中國機械裝備工業排名第一的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來了,東臺因此成為蘇北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基地。目前,東臺新能源產業已形成上下游配套、規模化發展的產業化鏈條,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銷售將達到50億元。
前延后伸 拉長綠色制造產業鏈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為我們轉變發展方式找到了有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談到東臺的循環經濟發展,市委書記祁彪躊躇滿志。
今年以來,東臺先后舉辦了10多次大型產業招商活動。無論是在上海舉辦投資懇談會,還是在珠三角舉辦投資說明會,東臺產業招商言必談、行必為“綠色+鏈條”,其磁場效應、鏈條效應愈發顯現。
“沒想到,以往直接排放形成污染的焦爐煤氣,回收利用后造出了特種玻璃!”這是東臺市經濟開發區發生的一件事,令周圍群眾拍手稱好。
一家企業空排的“廢氣”,正是另一家企業所需的原料。總投資10億元的中玻特種玻璃項目落戶東臺,正是看中了先期竣工投產的安和焦化公司排出的焦爐煤氣。而這個項目的成功引入,很大程度得益于產業鏈條的招商效應。安和焦化廠焦爐煤氣對空年排量達2億多立方,如今該廠產出的焦爐煤氣不僅不會污染,每年還可增效1.2億元,中玻也因此從中節約能耗,年獲益逾億元。
不僅如此,依托這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兩節鏈條,在東臺市經濟開發區緯九路段,一個達產后年銷售過百億元的產業經濟帶正在形成。而在中玻的下游,又宕延引來了江蘇宏仁氣體、巨欣安全玻璃、鹽城瑞氣氣體等一批企業。這些項目的前延后伸,為東臺區域循環經濟提供了新的動力。
變廢為寶
做強生態健康新產業
每到夏秋兩季收獲季節,由于秸稈焚燒而籠罩城鄉的濃煙四起。然而今年秋收過后,當清澄高遠的秋空再度日日展現之時,有關東臺秸稈利用的一連串利好信息也不斷傳出:10月份,東臺市秸稈利用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該市秸稈綜合利用將步入更加科學有序的軌道;新加坡綠科控股集團與東臺簽訂合作協議,啟動年產10萬噸秸稈固體成型燃料生產研發示范基地項目建設。11月份,東臺3家草業合作社的16家草場繼續開秤收購秸稈,30萬畝的秸稈還田,在東臺成了改良土壤結構的有機肥料。
正是一眼看中東臺之“綠”,中國食品工業領軍企業中糧集團在東臺投資40億元,打造國內最大的百萬頭健康生豬產業化項目。中糧還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合作,在這里利用生豬養殖糞污發酵進行沼氣發電,后續項目還將進一步利用豬舍層面進行光伏發電,形成沼氣、生態、循環、立體養殖。
從風電企業的落戶,到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的形成;從沼氣發電的研發,到“國字號”企業的不斷搶灘登陸,東臺在循環經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