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良好的生態同樣具有經濟功能,保護生態和GDP增長并不矛盾。“綠色生態、宜業樂居”,這不僅是為我們自己營造一個幸福舒適的家園,也是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天更藍、水更綠的自然生態。
《規劃綱要》以較大篇幅把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十二五”期間我市“五大突破”重大戰略目標之一,變挑戰為機遇,化壓力為動力,動員全市上下充分認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和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力爭5年后實現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超過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5%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高調推進節能減排
《規劃綱要》提出,節能減排作為一項政府約束性硬任務,“十二五”期間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未來5年我市將進一步強化節能減排日常管理,完善考核辦法,逐漸形成節能減排的長效推進機制;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大對重點能耗行業、重點能耗企業的動態監測管理和節能技術改造,強化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的節能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的節能評估,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產品,積極開展居民生活節能和節約型機關創建活動;推進以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和淘汰落后產能為重點的減排治理,加快建成覆蓋市域的市、鎮、村三級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基本實現重點污染源企業全部納管排放,確保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5%以上;加強對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治理,建設基本無燃煤區,全面淘汰手燒燃煤鍋爐,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倡導使用清潔交通能源。
建設“森林慈溪”
《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超過21%。圍繞此目標,我市將著力于沿海防護林生態屏障建設、道路水岸生態廊道建設、農田林網生態框架建設、城鎮庭院生態板塊建設,大力開展城鄉綠化和植樹造林,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生態環境。讓森林進城市、進社區、進村莊、進工廠、進校園、進道路。規劃建設萬畝畈、新慈湖等若干個森林公園,穩步提高森林覆蓋面。加大南部丘陵山區和北部沿海近海綠色屏障建設,拓展生態公益林和沿海防護林。以重要節點、重點道路、重點板塊為突破口,沿點、線、面全面推進平原綠化。推進各類園區生態化改造,提高園區綠化覆蓋率。倡導全方位、立體式的城區綠化理念,著力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
發展生態經濟
《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我市要初步構建起生態污染預防體系,生態經濟發展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明顯上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碳排放量明顯下降,建成一批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示范基地。
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機制,擴大重點行業、領域和企業的循環經濟試點,著力推廣清潔生產。用循環經濟理念規劃、設計和開發新建園區,改造已有園區,提升農業功能區、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共享程度和產業鏈銜接水平,促進農業功能區和產業園區率先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產業生態化,培育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快生態小區和生態住宅建設,將生態系統整合理念和生態工程技術融入到城市社區開發之中,抓好道路改擴建、管網雨污分流、綠化空間優化、水循環系統設計、垃圾分類收集、城市天然氣轉換等工作。進一步完善城鄉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合理布局和規范社區、村的可再生資源回收站,加快建成可再生資源加工交易中心,啟動建設可再生資源交易市場,推進廢物利用“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發展低碳經濟。逐步建立碳排放的考核評估和管理機制,積極探索碳交易機制。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低碳產業。加快能源結構調整,限制高耗電、高耗油產業,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著力提升風能、太陽能、天然氣、沼氣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和碳捕捉,促進碳排放減量化,提高碳匯能力。注重引導城鄉居民自覺、自愿采取低碳生活和消費方式,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提高城市建筑壽命,著力建設一批低碳經濟示范小區和低碳生活消費方式的示范社區、示范學校、示范單位。
《規劃綱要》為新老慈溪人確立了未來5年的美好愿景:“十二五”時期我市將以開展國家級生態市創建為抓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走低碳綠色的文明發展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