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柴達木人走過了輝煌而自豪的一年又一年。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全面展開,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屬、特色生物、新興產業六大循環經濟主導產業框架初步形成,成為我省建設循環發展先行區的“主戰場”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立以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按照健全產業體系、延伸產業鏈條、加強產業融合的要求,緊緊圍繞循環經濟建設主題,堅持儲備一批大項目,引進一批大企業、建成一批大項目,不斷支撐試驗區的發展,相繼建成投產純堿、碳酸鋰、天然氣甲醇及鐵礦采選、煤炭開發等40多個重大產業項目。在鹽湖化工產業方面,先后建成鹽湖集團綜合利用一期、青海鋰業和中信國安東西臺鹽湖碳酸鋰及硫酸鉀鎂肥、青海堿業一期等產業項目,主要產品產能大幅上升。察爾汗、尕斯庫勒、柯柯、茶卡等鹽湖開發規模和技術水平全面提升,資源開發由單純采鹽提鉀向規?;a業化、精細化、綜合開發、集約開發方向發展,鹽湖化工產業進入成長期,加快發展的優勢及基礎逐步夯實。
油氣化工產業方面,建成青海油田公司30萬噸甲醇、150萬噸煉油廠擴建升級改造、中浩天然氣化工公司60萬噸甲醇等項目,形成以油氣開采為龍頭的油氣化工產業,為促進鹽湖化工、油氣化工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
煤炭及煤化工產業,建成魚卡、大煤溝兩個90萬噸、高泉45萬噸、木里聚乎更210萬噸煤炭開發項目以及烏蘭300萬噸洗精煤、100萬噸焦化、魚卡6000萬塊煤矸石燒結磚、德令哈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動力煤產能達到350萬噸,焦煤產能1200萬噸,焦化產能100萬噸,煤矸石燒結磚8000萬塊,煤炭綜合開發產業基本形成,為試驗區加快發展提供了能源、煤化工原料支撐。
灘間山15萬盎司黃金配套5萬噸硫酸、肯德可克250萬噸鐵礦開發、有色金屬礦業10萬噸鉛冶煉、都蘭黃龍溝紅旗溝巖金開發等工程的建成,為柴達木加快構建金屬冶金產業奠定了基礎。
枸杞產業的迅速發展改變了自治州農業產業結構,進而帶動馬鈴薯、城郊果蔬種植基地和牦牛、高原淡水養殖基地建設,柴達木另一產業――高原特色生物產業正在崛起,到現在,建成28.6萬畝枸杞基地、1萬畝高原青稞繁種基地、格爾木市工廠化蔬菜育苗基地、德令哈萬頭仔豬繁育基地、8000噸沙棘濃縮汁、2000噸枸杞干果加工生產線及烏蘭5萬噸有機肥項目,2011年枸杞產業實現產值5.34億元,產值和種植面積分別排在全國第二和第三位。
高起點規劃、高技術研發、高效益發展,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和園區化發展的新能源光伏產業最為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格爾木東出口、德令哈西出口、烏蘭老虎口及大柴旦錫鐵山四大光伏產業園區,完成投資126億元,共建成40多個光伏發電項目,實現913兆瓦安全并網發電,創造了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最集中、最大光伏電站群、同一地區短期內最大光伏發電站安裝量、規模最大的光伏并網系統工程、世界范圍內首度實現百萬千瓦級光伏電站并網發電的五個“世界之最”。僅格爾木就有23個光伏發電站建成投運,裝機容量達573兆瓦,占全省的57%。黃河上游格爾木20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站的建成投運,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太陽能并網光伏發電項目。格爾木330千伏聚明匯集站的正式投入運行,開創了我省電網首次大規模接入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容量的新紀元,格爾木也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新能源建設示范城。
推進轉型跨越發展創造人民幸福生活
領導寄語:
中共海西州委書記辛國斌
黨的十七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加快循環經濟試驗區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全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可喜成就。5年來,自治州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均翻一番多,人均生產總值接近發達地區水平。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循環經濟主導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民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和諧社會實現共建共享,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各級干部的執行力顯著提高。
海西州州長諾衛星
富民強州逢盛世,不需揚鞭自奮蹄。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海西各族干部群眾寄予熱切期盼。站在新的起點,海西各族干部群眾將始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發展機遇,創新發展舉措,擔當發展重任,加快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生態文明先行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雙核”之一帶動作用,全面推進效率、活力、和諧、綠色海西建設,實現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讓各族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
“廢料”中崛起的企業
立足錫鐵山下,舉目遠望,綿延數千米的化工區高樓林立,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縱橫交錯的管線勾勒出一座生產設施一流的現代化企業,這就是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國慶節期間,記者來到位于大柴旦行委錫鐵山鎮的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涉及鹽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等產業相互融合的企業。而企業所用的原料幾乎全是廢料,如鉛鋅尾礦、鉀肥尾鹽等廢渣、廢氣、廢液等。
公司總經理張銘介紹說,我們以鹽湖資源、有色金屬尾礦、尾鹽、以及磷礦、煤炭為原料,上游生產硫酸、磷酸;中游采用煤氣化融合工藝生產合成氨;下游通過推動煤化工、鹽化工相互融合,使過去危害環境的尾礦、生產鉀肥產生的廢鹽,通過首尾相連,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在循環利用中變成磷酸一銨、氯化銨、純堿、復合肥、氯酸鈉、液氨以及硫酸、磷酸、生鐵、磷銨、合成氨、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就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氣、廢水、廢渣、在綜合開發循環利用中也都全部得到了充分利用。為此,這家企業近兩年先后實施了一系列產業鏈項目。目前,年產15萬噸磷酸一氨生產線已經投產,并為這條生產線新增了余熱回收、洗滌凈化、制酸尾氣吸收、污水處理、回收利用裝置和年產14萬噸蒸氣余熱鍋爐、熱電廠。如此,不僅為磷酸一銨生產線提供了充足的熱源,通過循環利用,每生產1噸硫酸就能回收1.5噸蒸汽,從而有效地確保了磷酸生產的達標排放,余熱通過余熱發電裝置轉變成電能,一年不僅節約標煤3.2萬噸,還能新增磷酸產量4萬多噸。
5萬噸磷酸濃縮裝置也于今年建成投產,并開始建設40萬噸復合肥生產線,日前這一建設工程已經完成30%的工程,擴能改造完成后,產量將達到100萬噸。據了解,公司計劃再建一條年產15萬噸磷酸生產線,屆時公司磷酸一氨產量達到30萬噸;與此同時配套建設18萬噸合成氨、30萬噸聯堿、2萬噸氫氧化鎂、2萬噸氯酸鈉和數以億計的免燒磚項目。
張銘說,現在這些建設項目正在快速推進,計劃將于2014年前所有在建項目全部投產。屆時,每年將“吃”掉17萬噸鉛鋅礦渣,40多萬噸鹽湖尾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氣、廢料變成了磷酸一銨、氯化銨、純堿、復合肥、氯酸鈉、液氨等系列高附加產值產品。就連硫酸生產中產生的硫酸渣,通過回收利用還能轉換成3.2萬噸生鐵、1.5億塊免燒磚。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8億元,利稅10.75億元。 (作者:杰拉 尉書彬)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