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2010年展望
——政策支持、投資拉動依然是主線
我國的環保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我國環保產業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年產值從1983年的10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7900億元,如此快速的增長,不但滿足了環境保護的需要,更為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環保產業被稱為“21世紀最具生命力的朝陽產業”。
與國民經濟體系中的眾多產業相比,環保產業規劃相對較小,7900億元的產值還不到當年30萬億GDP總量的3%。但是,每一次危機都孕育著新的技術突破,催生新的產業變革,金融危機之后帶來的是一場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突破點和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內外有一個比較共同的認識,就是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因此,種種因素表明,在被譽為“朝陽產業”多年之后,中國環保產業將迎來真正的騰飛,2010年也將是產業騰飛發展的準備年。
一、 2010年 政策利好仍為產業發展主線
環保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09年,國家從政策上對環保產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出臺了很多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而日益提高的節能環保要求貫穿著環保產業政策的主調。政策的支持顯示著政府對環境治理問題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環保產業是一個帶動性比較大的產業,作為下一步新的增長點,2010年,預計國家在價改、投資拉動、稅收優惠及產業規劃等方面還會出臺相關政策和相關措施。
節能減排政策進一步推進與深化。“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約束性指標,即用5年時間,使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10%。國務院成立了以溫家寶總理為組長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并先后發布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等文件,對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行全面部署。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目標的決戰之年,我國政府必將從政策支持上給予大力的支持,推進節能減排目標的順利進行。
價稅改革有了新進展,環境稅、資源稅漸上日程。2010年2月9日,環保部、國家統計局、農業部聯合發布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并稱正在研究征收環境稅的問題,而這次普查將會為研究環境稅提供更好的數據支持,征收環境稅對環保產業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2010年,環境稅也將成為環保產業市場可以期待的一大推動力。
投融資機制逐漸完善,投資力度加大得到政策支持。2009年底,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和治理淮河工作,節能環保產業這國家鼓勵外資的投向之一。2010年1月27日,國務院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并強調要增加投入,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加強環境保護能力建設。
產業規劃穩步推進中。2009年10月,國務院專門針對新興產業發展召開會議,提取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意見。節能和環保產業成為重點發展的核心內容。據了解,目前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完成初稿,根據對中中央最近政策的解讀,以及即將在三月份召開的二會的影響,預計該《規劃》將在2010年上半年出臺。
2010年,國家還將可能出臺環保產業發展稅收方面的鼓勵和優惠政策。以促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由此可見,政策支持依然是2010年環保產業發展的主線。
二、2010年 投資力度將繼續加大
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一直以來都很受國家重視,不但在政策方面國家總是給予支持,在投資上依然加大扶持力度, “七五”期間,全國環保投資476.42億元;“八五”達到1306.57億元;“九五”為3447.52億元;“十五”突破7000億元;“十一五”期間達到13750億元。四萬億投資中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達2100億元。
而從產業本身的發展要求來看,環保部于年初公布的2010年減排目標顯示,二氧化硫排放量在提前一年完成減排任務的情況下,力爭比2009年再削減40萬噸;化學需氧量減排在完成“十一五”目標的基礎上,力爭再削減20萬噸以上。確保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1000萬立方米,新增燃煤電廠脫硫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新目標的提出,意味著有更大的環保市場被打開。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末,我國環保產業涵蓋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眾多領域,產品數量達到3000多種,年產值7900億元,環保企業總數為3.5萬余家,從業人員超過300萬。而分析近期環保政策的走向以及產業發展預期,可以預測未來五到十年,國家還會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亦曾在去年底透露,據初步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以低碳為主要特征的環保產業,將仍保持年均15%―20%增長率,預計“十二五”期間可實現產值約為4.9萬億元。
三、2010年 三核心子行業迎來發展良機
面對年產值超萬億的產業市場規模,必將為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使得產業呈現出新的格局。筆者認為鑒于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現狀、污染輕重程度以及政策扶持傾向,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產業將有進一步發展機會。
1、污水處理行業進入穩定高增長階段
近年來,我國的污水排放量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水污染問題頻繁爆發。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的七大水系總體為中度污染,浙閩區河流和西南、西北河流水質惡化,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突出,水體污染問題嚴重。鑒于環保治理的需要,國家近年來對污水處理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政策與投資支持,建設市場快速增長,然而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依然存在著缺口,預計未來二到三年內,污水處理建設市場依然會保持快速增長,與些同時,污水處理運營市場漸成規模。由此,污水處理中所產生的附屬市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也將逐漸形成。然而受行政因素及我國經濟體制的影響,國內污水處理行業利潤偏低及污水處理費依然處在低位,但隨著國內公用事業體制改革的深入,水務行業市場化程度將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費的上漲可期,均為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機會。
2、固廢處理處置進入黃金發展期
固廢處理行業為環保產業中最具成長潛力的環節,政策扶持預期、投資規模的加大均將推動行業的進一步向前發展與完善。然而與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國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起步較晚,但近兩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2~2006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量和處理率分別為7000萬~8000萬噸和50%~55%的水平。但進入2007年后,處理量和處理率均大幅上升,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量達到10306.6萬噸,處理率為66.8%。
投資力度也在逐漸加大中,根據相關規劃,“十一五”期間,固廢處理投資規模2100億,年均增速18.5%,而環保部中國環境規劃院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固廢行業投資將達到8000億,同比十一五翻兩番。與此同時,我國的固廢處理收費機制也在完善中,且隨著固廢收費捆綁水費試點規模的擴大以及國家政策的進一步支持,固廢處理處置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3、脫硫、脫硝產業發展空間擴大
“十一五”已經接近尾聲,脫硫項目的建設也已進入了高峰期,脫硫技術和工藝日臻成熟,產業市場空間將加速擴張。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火電廠煙氣脫硫裝機容量超過3.79億千瓦,約占煤電裝機總量的66%,成為世界上脫硫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環保部于2010年1月下旬日向社會公布了2010年污染減排目標,以及2009年污染減排完成情況信息,環保部表示,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經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2010年減排目標為力爭比2009年再削減40萬噸,確保新增燃煤電廠脫硫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根據2010年初所發布的《2010年中國能源重大新開工施工項目》信息來看,在2010年將新開工脫硫脫硝工程兩個,脫硫工程一個,煙氣脫硝裝置項目一個。
在煙氣脫硝方面,從政策支持上來看,2009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環保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環保部擬訂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基本思路》已提交國務院,據了解,其中氮氧化物已納入“十二五”減排指標。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一方面使得企業在煙氣脫銷的治理上更加積極,另一方面也標志著我國火電煙氣脫硝市場在2010年有望啟動的跡象,并在“十二五”期間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市場需求上來看,政策的支持使得火電廠煙氣脫硝成為國家強制性指標以后,預計到2015年全國將有一半以上的火電廠需進行煙氣脫硝,市場投資需求將極大提高。由此可以預測,煙氣脫硝極有可能為環保產業市場的下一個“脫硫產業”。
2010年為“十一五“的收尾年,也是邁入“十二五”的跨度年,做為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點,如何更好的過渡,已成為環保產業制定相關發展政策與規劃所重點考慮的因素,政府必將從政策支持與投資拉動上給予產業更大的扶持。2010年的環保產業必將表現出新的產業格局,無論從政策、投資、市場方面都會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