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商報第23期:關于垃圾處理裝備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近10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垃圾的產量在迅速增長,城市垃圾的構成也日益復雜,隨之而來的城市垃圾的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一、產業現狀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環衛事業體制改革的進行,我國的城市垃圾處理行業開始逐漸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出現了一批從事垃圾清掃收運、處理技術開發、處理工程設計、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和處理技術裝備研制、開發及生產的環保企業。這些企業通過自主開發、引進吸收等手段研制出一批適合本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固體廢物處理的處置技術和裝備。其中,焚燒爐系統經過幾年發展,產品和技術已由固定爐排垃圾焚燒爐發展到鏈條式移動爐排焚燒爐和往復爐排焚燒爐。流化床技術設備多為國內自主研發,已開發出性能先進、適合中國煤種特點的全國產化裝置的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系統集成,建立了大容量高參數循環流化床鍋爐工裝設備體系,并在國內多城市進行了成功的工業化、產業化示范及應用。
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 垃圾收運裝備無統一產品標準,行業準入門檻低。
目前環衛機械行業進入門檻很低,從各廠家的產品來看,既有專業的環衛設備,也有簡單改裝的環衛設備。從清掃保潔類車輛組成情況看,有高壓清洗車、洗地車,也有灑水車、簡易掃路車等。從垃圾收運體系的車輛組成情況來看,有垃圾壓縮車、普通的渣土車和翻斗車等,且普通渣土車和翻斗車占據整個垃圾車類的35%左右,表明行業準入門檻低,產品并沒有統一標準,促使相關產品類型多樣、高低不等。由于入行門檻低,致使環衛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無論在核心技術、產品的細節和加工能力、服務范圍和服務保障上均存在較大差距。
(二) 垃圾分選與預處理裝備效果差。
垃圾預處理工藝僅限于分選、分類回收等方式,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問題主要表現在:設備主要來源于礦山機械,專用成套很少,設備的適應性差;效率低、成本高;回收物質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環境問題較突出。
(三) 專用設備急需開發。
當前我國填埋專用機具還有待研發。國內用于填埋場的生活垃圾壓實機還處在試制階段,許多生活垃圾填埋場主要使用推土機進行填埋作業,用于填埋場的其它機具如裝載機也需要根據生活垃圾的特性做一些改造,使得其更適合于填埋作業并提高作業效率。此外,填埋氣體回收利用成套設備和滲濾液處理設備、新型填埋場防滲、排水材料及覆蓋材料也急需開發。
(四) 垃圾焚燒國產化設備應用不多,高效低成本煙氣處理設備有待研發。
引進的爐排爐不適合處理國內低熱值、水分高、成分復雜的生活垃圾,且工程投資大,運行成本高。我國目前運轉基本正常的國外技術建造的焚燒廠的運行費用為100元/噸左右,最高超過250元/噸。垃圾焚燒爐設備選型和配置不合理,焚燒廠規模普遍較小。國產大型焚燒爐競爭力弱,未得到產業化規模推廣應用,如單爐處理量600 t/d以上的大型焚燒爐市場基本上全被進口設備所占有。
煙氣處理成本較高,新型高效低成本的煙氣處理設備的研發需求增大。尤其是隨著環保排放要求的日益提高,除常規污染物防治技術和設備外,新型的脫硝、脫氟化物的技術和設備有待于研發。
三、促進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 加大環保資金投入。
制訂專業規劃,因地制宜確定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引導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加大各級政府對新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投入力度,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提高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的政府補貼標準;加快對已有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技術改造。
(二) 加強監測監管。
依法完善生活垃圾處理信息報告和污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制度,以確保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按標準規劃、選址、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
(三) 支持關鍵技術設備研究。
要支持把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研發納入相關科技計劃,加大專項支持力度。加強生活垃圾預處理、生態填埋、清潔焚燒、厭氧發酵、二噁英控制、飛灰無害化處置、滲濾液處理、水泥窯處置、污染場地評估和修復等技術研發,并依托重點工程項目組織開展試點示范。
主題詞:垃圾處理 裝備 設備 政策建議
報送:國家發改委 財政部 住建部 環保部 科技部 商務部
抄送:各會員企業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處 2012年3月6日印發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