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空氣污染已經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及出行安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藍天白云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最質樸的理解,沒有藍天白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無從談起。深化大氣污染防治,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內在要求,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
今天的大氣污染防治,已不僅僅是環保行動,而是涵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需要形成政府引導、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新機制。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優化產業結構到調整能源結構,從區域聯防聯控到全民共同參與,從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到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需要匯集各方力量、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彰顯了“同呼吸、共奮斗”的防治理念。
商業銀行作為集聚和配置金融資源的重要力量,理應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就客觀需要商業銀行深刻認識到防治大氣污染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推出防治大氣污染綠色金融戰略。
不斷提高認識,形成防治大氣污染的金融推力。商業銀行應把“大氣環境安全”納入銀行信貸的重要內容,根據國務院管理要求,規劃信貸產業目錄,對應淘汰和禁止的產業控制新增貸款;對未通過能評、環評的產業堅決不予貸款支持,確保銀行信貸投放守住國家防治大氣污染的底線。
制定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形成防治大氣污染的金融動力。商業銀行要出臺相關政策,對綠色經濟項目給予貸款優惠和補助等扶持措施,引導信貸資源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領域流動和集聚,提高綠色信貸的比重。同時,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利用金融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的機遇,鼓勵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具有競爭力的成長型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緩解其融資壓力,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營造良性互動的信貸服務環境,形成防治大氣污染的金融合力。建立協作機制,商業銀行要主動與各級政府建立協作平臺,在執行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勁往一處使”,消除銀行執行環保信貸政策阻力,充分發揮金融調控作用。銀行建立與企業互動機制,可通過召開銀企座談會,聽取企業反饋,解決信貸中的難題,對企業技術改造和增加排放達標設施的投入予以積極信貸支持。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