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環保產業寫入“十七大”報告
2007年,發展環保產業第一次被寫入了黨的“十七大”報告當中,環保產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2007年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和一系列的水污染事件,圍繞節能減排求發展成為2007年環保產業領域的重頭戲。經過了2007年節能減排政策、太湖藍藻事件洗禮考驗的中國環保產業,又會拿出怎樣的答卷呢?
2007年6月3日,國務院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也讓環保產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各個行業為了實現減排任務,投入大量資金對治污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一些行業也適時推出了一系列的先進技術。
化工行業
環保企業參與有限 技術難點導致望而卻步
2007年6月27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召開會議,發布了《關于促進節能減排的工作意見》,決定在全行業重點推廣節能減排8項實用技術。
一是在原油加工和乙烯生產中推廣能源系統優化技術。其中煉油企業系統節能改造包括煉油生產全廠能量系統優化、催化裂化過程能量優化等;乙烯企業系統節能改造包括乙烯生產全廠能量系統優化、乙烯裂解爐節能優化等。
二是在氮肥行業推廣污水零排放技術和合成氨節能改造綜合技術。合成氨節能改造綜合技術由8個子項構成。氮肥節能技術的全面實施將使氮肥行業節能15%~20%。
三是在磷肥行業推廣磷石膏生產磷石膏板的技術。推廣此技術可以解決磷石膏長期堆放的難題,為上億噸磷石膏的綜合利用開辟一條新的路子。
四是在硫酸行業推廣中、低溫位熱能回收技術。美國孟山都公司擁有大型硫酸裝置中、低溫位熱能回收技術,可使總熱能回收率達90%以上。2010年我國硫酸產量將達7000多萬噸,引進孟山都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五是在氯堿行業推廣干法乙炔技術。這項技術可減少90%的廢水排放,減輕電石渣的處理難度,節約大量堆渣土地,并且大幅度降低能耗。
六是在電石行業推廣大型密閉式電石爐、中空電極和爐氣綜合利用技術。如全面采用這兩項技術,電石行業可節約能耗172.5萬噸標準煤/年,同時大大減少煙塵及二氧化碳排放。
七是在黃磷行業推廣電除塵技術和尾氣綜合利用技術。此技術可以綜合利用黃磷尾氣,減少廢氣排放,回收利用固體廢物磷泥、磷鐵、磷渣等,并利用黃磷潛熱,降低熱法磷酸及磷化物的生產成本。
八是在鉻鹽行業推廣無鈣焙燒技術。無鈣焙燒與現行有鈣焙燒工藝比,每噸重鉻酸鈉排渣量減少2/3;渣中六價鉻含量小于0.1%,為有鈣焙燒的1/30左右。 趙晏彪
點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還將繼續組織專家收集、評審、篩選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時向企業發布。但是目前能夠參與到化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中的環保企業數量仍然有限,更多的化工企業技術改造都是由行業內部實力比較強的企業牽頭完成。化工行業工藝的復雜性、技術難點以及攻關的長期性讓很多環保企業望而卻步。環保企業在化工領域更多的是充當設備制造商和建筑商的角色。盡管化工行業今年取得了很多技術成就,但是究其來源,沒有幾個是環保企業提供的技術支持,這不能不說是環保產業的軟肋。技術限制,讓環保企業面對著數千億元的化工節能減排市場望洋興嘆。
焦化行業
需要全方位煙塵治理 開始探索除塵設備專業化運營
2007年對于焦化行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目前中國煉焦行業中,中小企業占80%以上,2006年全國百萬噸煉焦企業僅57戶,大量年生產焦炭僅幾萬噸的小煉焦企業生產工藝落后,產業鏈短,環保水平差,能耗高。
當前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大力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焦化行業發展副產品回收、焦化產品精加工成為趨勢。2007年6月,原山西焦炭行業協會正式更名為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一字之差,卻昭示了山西焦炭行業“只焦不化”歷史的終結。行業協會的重新定位,體現了山西焦炭未來的發展方向,焦炭企業將進軍巨大的化工市場,焦化產品成為新戰略中的重點,而焦炭將退居“二線”。
滕州盛隆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的焦爐煙氣治理工程被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推薦為2007年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范工程項目。這個工程是由兗礦集團鄒城凱達工貿有限公司設計建造的機械化焦爐消煙除塵車一體化地面除塵站系統,采取濕式除塵工藝,適用于2.8米~5.6米各型號的焦爐裝煤除塵,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理效果。
點評:焦化行業是環境污染大戶,而焦爐煙塵又是焦化的主要污染源。焦炭生產中會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氣、苯并芘等有害物質,其中苯并芘是強致癌物。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和焦爐除塵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焦爐環保從焦側除塵發展到裝煤煙塵的全方位煙塵治理。焦爐裝煤除塵從早先的車上除塵裝置發展到現在的地面除塵,從濕法除塵發展到干法除塵,從燃燒法演變為不燃燒法,煙塵的捕集率和凈化效率大大提高。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推行,焦化污染治理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大。對于那些擁有技術的環保企業,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但是目前,焦化行業的煙氣治理問題仍然是一個難點,一些除塵設備制造企業開始探索除塵設備專業化運營,試圖從另一個角度尋找到治理焦化行業污染的方法。
焦化產品回收加工也將是一個充滿前景的行業。從焦煤開采,到焦炭生產、焦爐煤氣回收、焦化產品加工,到提取甲醇、二甲醚……既符合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要求,又能給企業帶來更多元的發展前景。以煤焦油加工為例,煤焦油是一種碳氫化合物的復雜混合物,含有兩萬多種有機物,目前可以提煉出來的有數百種,大部分為價值較高的稀有種類,是石油化工難以獲得的寶貴資源。
干熄焦技術將進一步在行業內得到推廣。另外,很多鋼鐵廠正在開發用噴吹煤替代焦炭技術。噴吹煤作為焦炭的主要替代品,在鋼鐵冶煉過程中部分替代焦炭參與冶煉高爐還原反應,可達到降低焦比(焦炭使用比例)、節約能耗、減少污染、減少成本的效果,在主要耗能環節加大噴煤比例,已經成為當前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節約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
氮肥行業
企業研究成果被全行業接納 全面推進污水零排放
我國的氮肥工業是耗能較大的產業,同時行業集中度偏低,在全國1000家重點耗能大戶中,氮肥企業就占了160多家。氮肥行業每年水污染物排放90.9萬噸。
2007年氮肥行業有一個亮點出現。氮肥協會向全國推廣了石家莊正元化工集團的利用膜技術處理循環冷卻水實現污水零排放的技術,據專家預測,如果在全行業有條件的企業推廣這種零排放技術,每年節約的冷卻水量可以達到10億立方米,相當于浙江每年生活用水量的1/3。
點評: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的支持下,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技術目前已在三峽庫區、淮河流域及一些省市的50多個企業采用。據氮肥協會統計,排污費使用專項中安排的29個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項目,項目完成后每年節水量1.5億立方米,減少氨氮、COD等各種污染物排放共6.6萬噸。每年還可回收尿素2.9萬噸,增加收入約4400萬元。氮肥行業協會的經驗對于其他的化工行業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未來那些耗能高、環保不達標的小氮肥企業將逐步被停產,而那些技術先進、能耗較低的優勢企業將進一步受益。目前我國許多化工行業都面臨著類似氮肥行業的情況,因此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強,產業結構調整不可避免。
印染行業
廢水集中處理技術可靠 高效低成本是行業福音
近年來,中國印染行業取得巨大的進步,印染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盡管國家和地方對紡織印染清潔生產、污水處理和“零排放”問題非常重視,但廢水回用率小于10%,處于各行業的最低水平,不少廠對純棉產品絲光工藝下來的淡堿沒有回收,活性染色的“鹽水”排放等也是一個需要解決與研究的問題。雖然排污量只占5%,但造成的COD影響高達55%。
“十一五”是中國印染行業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當前國家對節能降耗非常重視,對開展節能降耗有相應政策傾斜,印染行業抓住這個機遇,加快污染治理的步伐。
2007年中國印染行業協會還推出了《第一批中國印染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推薦目錄》,共35項,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的活性染料無鹽軋蒸連續染色工藝、常州東高染整有限公司的蛋白質纖維微懸浮體節能環保染色技術等新型染整技術裝備、新型纖維加工技術、廢水循環使用和回收技術、印染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技術、產品在線檢測和控制技術、新型高效染化料助劑技術等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2007年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與印染協會聯合向全行業推廣了紡織印染工業園廢水集中處理技術。在廣東中山市高平織染工業園,經過3年多的運行,證明了“預處理+水解酸化+活性污泥+物化法”處理工業園區印染廢水工藝是穩定可靠的,年削減COD排放量2040噸。
點評:醫學上有個理論,治療方法越多的疾病,反而越難治愈。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特效方法。同理,印染廢水處理技術五花八門,目前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多種治理方式組合治理。但是礙于成本,如此復雜的工藝技術很難保證穩定達標。
未來印染行業急需先進的節能、節水、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如涂料印染工藝技術、轉移印花工藝技術等等;微懸浮體染色技術、微膠囊染色技術也將成為熱點研究項目。高效、低成本、運行簡單的印染廢水處理技術將無疑給環保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將成為環保企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造紙行業
產業政策整合傳統行業 技術成熟障礙在成本
造紙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業之一,我國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全國廢水COD排放總量削減10%的目標。在這種形勢下,2007 年,造紙行業涌現了不少值得關注的技術,例如,岳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化學草漿黑液堿回收白泥精制碳酸鈣作造紙填料技術、廣州中環萬代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 CEAO造紙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都被作為國家重點環境保護2007年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向全行業進行推廣。
廣州中環萬代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CEAO造紙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實現了造紙廢水的零排放,其技術核心是“(厭氧)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氧化塘”等生化處理工藝組合。主要利用厭氧池的水解酸化作用,將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然后在曝氣池中利用好氧微生物吸附分解大部分有機物質,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目前這種技術已經在幾家造紙廠得到實際應用。
點評:2007年,《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發布給整個行業帶來不小的震動。政策要求到2010年要實現噸產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103立方米降至80立方米,減少22.5%;COD排放總量由2005年的160萬噸減到140萬噸,減少12.5%。除了政策的支持,更多的是技術的保證。造紙行業發展到今天,出現了很多污染治理技術。造紙協會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技術大多相當成熟,關鍵是成本問題。目前已經有很多類似與廣州中環萬代環境工程公司的環保企業把目光瞄準了這個市場。
隨著造紙行業節能減排壓力的增加,造紙污染治理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大。為了應對這一情況,中國造紙協會目前正在制訂降低紙張白度的相關規定和標準。屆時,整個造紙行業每年將減排COD數百萬噸。而環保型的漂白工藝,將給很多環保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