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債收緊的背景下,眾多國資背景的水務公司,紛紛另辟蹊徑借道資本市場。
“公司與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雙方擬設立青島水務碧水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1月29日,碧水源發布公告,稱與青島水務集團的合資公司,業務將涉及污水處理、海水淡化等領域。
無獨有偶,11月27日四環醫藥開盤旋即漲停。利好原因是天津市水務局對其借殼上市。
“水務公司運營模式相對特殊,前期項目投資巨大,回收期長,企業短期難以依靠項目現金回流實現規模擴張—因而融資能力成企業間競爭的關鍵要素。”國際財務管理師協會山東中心主任王陳表示,借殼上市或與上市公司合作,對當下的水務公司而言,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合作雙贏
具有國資背景的地方水務公司與上市公司牽手合作,可謂雙贏。
“合資公司成立后將開展以膜技術為核心,涵蓋污水處理與自來水處理、海水淡化等業務,并整合山東水務市場,為區域解決污水、水資源短缺及飲用水安全提供全方位服務。”以碧水源與青島水務的合作為例,碧水源不僅借此在青島水務市場立足,也帶來了輻射山東的契機。
“將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力爭使有限公司獲得投資、稅收、建設用地、電價、水價、污泥處置方式、人才、研發、資源配置等各項優惠政策。未來3年內全力協助公司的市場開發。”對于未來合作,青島水務也作出了承諾。
實際上,青島水務也借此提升了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未來,雙方將充分利用青島的有利條件,開展包括海水淡化等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應用。
公告顯示,青島水務以貨幣出資1.5億元,占新公司51%的股權,成為新公司大股東。而碧水源以貨幣出資1.47億元,占新公司49%的股權。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機構對碧水源的此次合作也頗為看好。“青島水務集團由青島國資委持有,是2012年末市政府決定成立的,目前資產主要來自劃撥的9所污水處理廠,定位在統一青島城市供排水、污水處理的投融資和建設 管理,并拓展再生水利用等業務,給合資公司帶來的業務空間較大。”瑞銀證券的最新研報表示。
據了解,此次碧水源出資1.47億元,金額在參股公司中僅次于云南水投。轉道借殼
即將過去的2013年對于許多擬上市公司而言,都像是“一場修行”—最新數據顯示,目前A股IPO 排隊企業已達到763家。其中,涉足水務的國禎環保、國信環境、環能德美、綠城水務等公司在列。
在漫長的等待之下,許多擬上市公司開始另謀出路,借殼成了一些擬上市公司的共識。
7 月,停牌3 個月的香梨股份(600506,股吧)(600506)披露重組預案,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擬借殼香梨股份上市,重組完成后,香梨股份由農業股變身水務股。
與之類似的還有四環醫藥,天津市水務局擬持公司發行后總股本的41.64%;四環藥業(000605,股吧)則將置出原有的醫藥類相關業務,并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將主營業務變更為水務類業務。藉此,天津市水務局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排隊上市
“‘美麗中國’的執政理念決定了我國將加大大氣污染、地下水、污水等環境治理力度,也使得水務公司未來前景更加看好。”山東綠色低碳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秘書長、導報特約評論員劉景春表示。
雖然水處理產業被資本市場看好,但如何實現與資本市場的真正對接,卻對水務公司提出了考驗。
“當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再加上機構參與環保產業熱情的降溫,使得傳統水務企業和中小環保企業的既有融資渠道變窄、上市受阻。”劉景春表示,水務公司與上市公司重組,也從側面凸顯出一直以來困擾環保產業的融資難題仍待解決。
實際上,在重慶水務、江南水務成功上市的帶動下,許多傳統水務企業都傾向于上市。
有統計顯示,目前已走在上市進程,或明確提出上市計劃的各類水務企業包括:中法水務等全國水務龍頭,福州水務、沈陽水務、貴陽水務等一、二線城市地方水務公司,呼倫貝爾水務、四川海天水務等三、四線城市的區域水務公司。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