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09:35:32
回顧與展望
上周表現:板塊表現領先市場。上周市場呈反彈格局,滬深300上漲1.7%,環保板塊上漲1.8%,表現領先市場0.1個百分點。個股方面,中電環保、津膜科技、巴安水務、雪迪龍漲幅超過5%,萬邦達、興蓉投資跌幅大于2%。估值方面,板塊整體估值水平P/E(TTM)回升至38.2倍,相對市場(滬深300)P/E較上周上升0.1倍至4.3。
v 行業看點:多種形式落實考核機制轉變。2014年1月1日起,四川將正式考核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要求確保達到85%,對考核不合格地方實行總量減排一票否決。此外,浙江全面實施“河長制”,全省跨設區市6條水系干流河段,分別由6位省領導擔任河長,同時成立省“河長制”辦公室,與省生態辦合署辦公,負責擬定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監督各項任務的落實。綜合來看,官員政績考核導向正在各級政府通過各種形式落到實處,從而逐步帶來地方執政思路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v 一周隨筆:環保上市新增供給沖擊較為有限。周末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IPO將正式重啟,而市場普遍擔心新股開閘將導致供給顯著增加從而對現有上市公司估值(特別是創業板)造成較大壓力。對環保板塊而言,目前待上市企業主要分為以下四類:(1)已通過發審會、有望較快上市的雪浪環境(煙氣凈化和灰渣處理系統)、中材節能(余熱發電)及中礦環保(粘稠固體廢棄物處置),募投項目資金需求合計14.2億元;(2)已預披露的國禎環保、潔華控股,募投項目資金需求合計4.7億元;(3)落實反饋意見中的江南環保、清水源、環能德美及博世科環保;(4)材料初審中的鵬鷂環保、國信環境。我們認為,已上市環保公司經具備了較強的先發優勢,且目前板塊市值(約3,200億元)占全部A股比例約1%,中長期來看依然具有較大提升空間。而從現有待上市企業來看,在所處細分領域及競爭力方面與已上市公司存在一定差異,有望豐富投資者標的選擇,但對現有上市板塊的供給沖擊或較為有限。
v 本周觀點:短期或調整,不改中長期趨勢。目前工程設備類環保公司2013~2014年平均P/E為55/37倍。由于新股開閘短期或對估值相對較高的創業板造成一定壓力,但驅動環保板塊在2014年上行的制度改革超預期、業績高增長及外延式并購等因素并未發生變化,調整或帶來業績有支撐的龍頭公司良好配置機會,推薦市政領域南海發展、盛運股份、碧水源、桑德環境,以及受益PM2.5治理深入的中電遠達、龍凈環保、國電清新。
上周聚焦
13.11.28-周生賢赴云南宣講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周生賢走進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指出“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周密的安排部署,其中就提到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環保部門也要深化改革,理順工作的體制機制。我們可以探索委托社會第三方參與環境監測,充分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環保工作的動力和活力”。環境監管體制的轉型與改革,主要是六項任務:一是建立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二是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三是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四是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五是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六是及時公布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中國環境報
——中信點評:就環保部職能而言,環境監管體制的轉型與改革尤為重要,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有望強化其對污染行為的約束力。同時,委托第三方參與環境監測有望確保相關數據的獨立性與準確性,使得環境監測設備商升級為環境監測服務商,充分發揮規模效應,盈利模式由單純“賣設備”向“賣服務”轉變。預計未來第三方監測或為大勢所趨,后續若出臺政策大力推進第三方環境監測,將有效提升環境監測市場空間,利好現有龍頭企業加快對市場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