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10:44:49
編者按
隨著新型城鎮化、城鄉服務均等化、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等觀念的提出,固廢市場面臨新的發展格局,企業當如何應對?有人推測,進入2014年,固廢行業將呈現細分市場異軍突起、強者恒強、并購加劇、跑馬圈地、濃煙四起的場景。這個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行業發展的黃金期是否真的到來?
本期固廢刊對行業內五大趨勢逐一分析,判斷未來細分領域發展空間。
危險廢物 危廢填埋技術的功能與目的未來將發生轉變,從永久處置變為長期環境安全性的貯存;此外,通過打破行政區劃,跨區域專業化處理處置與再生利用,形成多樣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處置體系。
土壤修復 隨著相關法規已列入立法規劃,這兩年將會是土壤修復領域政策密集頒布的時間,而隨著政策逐步趨向完善,將有效推動治理需求的釋放。
垃圾焚燒 目前,焚燒能力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排放標準及監管趨嚴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必將推動服務成本提高,對價格政策和補貼政策都是極大挑戰。
垃圾填埋 小城市垃圾滲濾液處理為滲濾液發展創造了條件,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市場。但小城市垃圾滲濾液處理應避免照搬大中城市模式,當務之急應探索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餐廚垃圾 餐廚垃圾具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但目前仍面臨缺乏政策支持、收運及分類難度高、缺乏付費保障等挑戰。此外,餐飲業的周期整治以及處理后的產品銷路等問題,也需要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面對。
危險廢物 提升能力依舊迫切
按投資需求,危廢治理市場不是很大。根據《“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十二五”期間重點工程建設總投資需求約為261億元,不及同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的1/10。
按治理需求,危廢治理仍有較大市場空間。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將持續增長,2015年將超過6000萬噸。而根據《全國環境統計公報》的統計,2010年~2012年,工業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利用量僅從2325萬提高到2703萬噸,3年間增量不足400萬噸,缺口巨大。
缺口大卻增量不足
造成處置能力缺口巨大卻又增量不足的局面,有危廢處置自身的獨特性。
現階段,國內危廢處置的服務范圍多以行政區劃為限,區域內產廢種類、規模等因素直接決定了市場吸引力。而危險廢物由于涉及行業領域廣泛,風險千變萬化,并呈現單位產量小、品類多、分布散的一般特點,使得危廢處置主體除準入門檻較高,除要求有較強的資本實力、技術支持以外,處置規模、盈利能力也受地域性限制的影響較大,當投入高卻產出少時企業自然沒有意愿落戶。
據統計,目前,已發放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數約1528個(其中具有醫療廢物經營范圍許可證數為245個),折算到每單位/個許可證的平均處理能力僅為48.5噸/日。而行業內,較具規模的6家企業(威立雅,光大國際,桑德環境、維爾利,成都興蓉,盛運環保)共計25個項目,日處理總能力1660噸,平均單個項目處理能力66.4噸/日,相對危廢產生量嚴重不足。
上市企業積極布局
在短期內,危廢領域行政區劃限制、處置主體相對薄弱、市場分散的局面恐難改變。但巨大的市場空間也促使一些企業積極布局危廢領域,其中以上市企業為主。
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分析員肖瓊分析,目前有3家企業值得重點關注。第一家是威立雅環境,目前在危廢處置領域擁有7個項目,遙遙領先,總規模781噸/日,其中,5個項目的運營總規模是480噸/日。第二家企業是光大國際,近兩年將市場業務范圍拓展到危廢領域,2013
年實現3個項目325噸/日能力的增長。第三家是桑德環境,在2013年簽約3個項目,主要是醫療廢物處置。桑德環境作為桑德集團固廢領域很重要的分支,服務鏈在不斷拓展與完善。
危廢填埋仍有生存空間
此外,填埋雖有占用土地資源的局限,但作為緩解危廢集中處置壓力最主流的末端處置技術之一,在未來仍將具有較大的生存空間。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在2013固廢論壇上透露,未來3年內將繼續建設20座綜合性的危險廢物填埋場,危險廢物填埋集中處置能力將達到107.9萬噸。此外,他還預測,若將未納入規劃的填埋場一并算上,未來10年內將建設100座左右的危險廢物填埋設施,投資達到20億~30億元。
“盡管這個數字對市場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是這幾年填埋場會有比較大的發展。”王琪分析,參照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處置經驗,未來的一個趨勢是危廢填埋技術的功能與目的將發生轉變,從永久處置變為長期環境安全性的貯存??紤]作為未來資源再生的礦產,在現有技術、條件有限或不允許的情況下暫時貯存,待時機成熟時再重新利用。另一個趨勢是跨區域專業化處理處置與再生利用,將來選址標準和危廢處置標準都會提高,通過打破行政區劃,形成多樣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處置體系。
土壤修復 等待政策到位
環境保護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土壤修復市場一旦打開,規?;蜻_幾十萬億元。
市場打開的前提是完善政策。然而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個專門針對污染場地治理的法規,也沒有建立完善的技術指南及標準,導致行業還存在很多關鍵問題,包括責任主體不明,付費模式不通等。這造成商業模式不清晰,而且治理修復實用技術少,缺乏設備,處理成本較高。
400億元市場待政策釋放
2013年初,國務院發布《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目標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國土壤環境狀況,建立嚴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保護制度,逐步建立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
在近日舉辦的2013固廢論壇上,中國固廢網研究院分析員肖瓊認為,隨著相關法規已列入立法規劃,這兩年將會是土壤修復領域政策密集頒布的時間,而隨著政策逐步趨向完善,將有效推動治理需求的釋放。她預測,2015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元。
產業主體還較虛弱
目前看來,我國土壤修復領域的產業主體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環境保護部近期結束了全國第四次環保產業調查。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環境服務業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態修復企業僅僅占3.7%,修復領域550家企業,產值約140億。對于產業主體而言,在能力、規模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目前土壤修復領域一共有167個工程項目,小的項目投資可能是幾十萬元、上百萬元,大的投資可能上10億元。
近年來大規模項目相對較多,總共有80家企業參與。其中,在項目數量上領先的10家企業分別是建工環境、盛世環保、高能時代、北京生態島、永清環保、中節能大地、蘇州上田環境、重慶利特環保、鼎實環境、蘇州大地益源,共參與93個項目,市場占比56%。2013年前三季度,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的工程項目總共43個,約30家企業參與;上述10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參與了25個項目,數量占比近60%。
品牌企業已經形成
從整個行業現狀來看,高能時代、建工修復、中節能大地等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和品牌知名度,另外,維爾利、桑德環境等企業也正在積極布局土壤修復領域。
肖瓊認為,土壤修復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體量和品牌知名度的企業,其中,4家企業值得重點關注。
第一家是高能時代。高能時代在土壤修復領域有了近20年的歷史,完成的是株洲項目,資金投資5.9個億。第二家是建工修復,共有18個項目,其項目數量相對領先,也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修復服務的企業之一,目前也在積極對接上市。第三家是中節能大地。中節能大地2012年并購杭州大地環保之后,戰略定位比較清晰和專注,也是中節能旗下唯一專注土壤修復的公司。第四家企業是鼎實環境,今年以聯合體形式獲得北京焦化廠保障性住房地塊污染土治理修復項目,項目體量比較大,153萬方土壤的修復,投資5.7億元。
垃圾焚燒 并購整合成趨勢
中國垃圾焚燒目前在政策上已經相對比較完善。
“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末,我國垃圾無害化焚燒能力占比達到35%,焚燒設施投資765億元,約占56%。
在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目標,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去年以來,各地陸續出臺建設規劃及管理辦法,未來整個行業的政策,將以排放標準提升、監管趨嚴為核心。
建設趨向大型化,補貼政策還在調整
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商業模式經過幾年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形成了以BOT/BOO為核心的清晰的商業模式。
從整個行業現狀來看,截至2013年3季度末,全國已經建成投運159座焚燒廠,處理能力達到14.5萬噸。跟“十一五”末相比,焚燒廠數量增長1.3倍、能力增長2.63倍。此外,垃圾焚燒廠的建設趨向大型化,單廠規模達到912噸。
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肖瓊介紹,在調研的127個焚燒發電廠、總計305個焚燒爐中,還是以爐排爐為主,占比達60%;且焚燒爐設備的國產化已比較明顯,國產設備占比達到了67%。整體來看,我國已經具備了較有品牌和實力的設備生產服務商。
另外,補貼是垃圾焚燒很重要的經濟來源,2012年國家統一了垃圾發電上網標桿電價為0.65元/千瓦時。2011年國家對59家企業、80座垃圾焚燒項目進行補貼,總金額6.69億。目前發電補貼政策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國家也在就補貼的范圍和深度做進一步的梳理和完善。
12家企業占領2/3市場
中國固廢網研究院針對目前焚燒領域內具備一定影響力和規模的12家企業(杭州錦江、中國環境保護公司、綠色動力、上海環境、光大國際、桑德集團、偉明集團、深圳能源、中科實業、新環保能源、威立雅環境)進行了匯總對比。這12家企業到2013年末共擁有項目196座,其中包含了運營,在建和籌建的項目,總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0萬噸,這個數字已相當于“十二五”規劃新增的目標。其中投運垃圾焚燒項目87座,投運能力9.5萬噸/日。12家企業已經占到了垃圾焚燒2/3的市場規模。其中,有9家企業在2013年都或多或少簽約了項目,總計48個,總處理能力為4.71萬噸。
從數據分析來看,杭州錦江在垃圾焚燒項目數量、投運項目規模和數量,以及今年新簽約項目數量和規模方面,都相對比較領先,總規模已經超過了4萬噸/日,運營規模超過兩萬噸,今年新簽項目的也近萬噸的處理能力。
中國環境保護公司是中節能集團下屬企業,今年的亮點是收購了河北建投旗下五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總處理能力達到了5600噸,實現了快速的發展。瀚藍環境在今年實現了完美的戰略轉身,將要收購創冠環保100%的股權。此外,光大國際的業內好評度和市場認可度最高。
綜合環境服務、并購整合是趨勢
整體看來,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在2013年繼續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肖瓊介紹了中國固廢網研究院對未來市場的預計。“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新增22.3萬噸的日處理量,建264座左右的垃圾焚燒處理廠,“十二五”末總量是30萬噸日處理量,設施將接近400座。目前,焚燒能力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排放標準及監管趨嚴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必將推動服務成本提高,對價格政策和補貼政策都是極大挑戰。
此外,得益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概念的提出,垃圾處理設施也將向中小城鎮覆蓋。從近兩年來市場表現來看,產業的并購整合已經呈現出很明確的趨勢。同時,環境服務業已經成為目前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專業化、綜合化將是垃圾焚燒處理領域的主要趨勢,催生一批有實力的綜合環境服務商。
垃圾填埋 難以穩定達標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對垃圾滲濾液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很大程度推動了垃圾滲濾液設施的建設。
“十二五”期間,全國新增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將達58萬噸/天。如果按滲濾液占垃圾處理量1/3估算,到2015年,全國新增滲濾液處理能力將達到19.3萬噸/天;按建設投資8萬元/噸計算,新增投資總額將達154.4億元;按運營單價80元/噸估算,運營投入約56.4億元。
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滲濾液項目市場呈現震蕩前行的狀態。全國千萬元以上的滲濾液建設項目在2012年增長較快,2013年開始出現小幅調整,到第四季度建設項目又呈現回暖態勢。
目前,“預處理+生物處理+雙膜法(NF/RO)”組合工藝已成為我國滲濾液處理的主流組合工藝,并在升級改造中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基本能夠滿足法規要求達標排放,但噸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相對較高。此外,采用膜技術以后,約20%的濃縮液難以處理,目前實踐多回灌到垃圾填埋場中,但弊端隨時間推移也逐漸顯現:難降解有機物積累、含鹽量增加、膜產水率下降。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聶永豐日前在2013固廢論壇上表示,滲濾液處理情況并不樂觀,除大城市、各種類型衛生、環保城市以外,大量小城市和部分中等城市難以達標。若不從源頭減量,我國滲濾液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這對企業來說,雖然意味著市場要減少。但小城市垃圾滲濾液處理又為滲濾液發展創造了條件,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市場。”他表示,小城市垃圾滲濾液處理應避免照搬大中城市模式,當務之急應探索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餐廚垃圾 機遇與挑戰同在
餐廚垃圾是固廢較為活躍的細分領域。
國家發改委已經陸續批復3批共計66 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各地新增規劃或在建餐廚項目呈現持續活躍態勢。
隨著政府放開市政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廢棄物處理處置將成為落實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的重要方向。
市場還有缺口
根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公布的信息,目前全國的餐廚垃圾處理總能力是2.47萬噸/天,單個項目平均處理能力是211.24噸/天,噸處理能力平均投資額近55萬元。
根據“十二五”目標,“十二五”期間餐廚垃圾總能力達到3萬噸/天,國家在這方面投資規模109億。
第七屆固廢戰略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在建的餐廚垃圾項目數量大幅度增長,達到68個,相當于2012年的3倍。
在市場投資規模方面,總的投資規模和單個項目平均投資規模同步增長,單個項目平均規模2013年達到1.3億元,總的項目市場規模是88.5億元。
項目市場地區分布方面,東南沿海及中部地區是相對領先的地位,江蘇餐廚垃圾項目最多,有11個,廣東四川重慶分別有8個。
從規模方面看,現在距離“十二五”目標還有0.53萬噸每天的缺口。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的估算,如果要補上這個缺口,2014~2015年需要建設投資29億元。
再看更大的市場,按照全國的600多個設市城市的保守估計,設市城市餐廚垃圾產生量5.07萬噸/天,缺口處理能力2.6萬噸/天。餐廚垃圾處理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三類企業競爭市場
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黃小木介紹,目前參與餐廚垃圾市場競爭的企業主要有3類。一類是投資運營類企業。以桑德環境、新環保能源、山東十方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第二類是設備、工程類企業。以普拉克、安陽艾爾旺為代表。此外,一些新企業開始進入餐廚垃圾市場,包括江蘇維爾利環??萍脊煞萦邢薰镜让駹I環保企業。滲濾液方面的北京潔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開始積極投入餐廚領域,將其作為未來戰略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論壇期間,記者了解到,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與垃圾焚燒類似,一般以BOT模式運作,噸投資規模在40~60萬元/噸左右,運營期限20~30年,項目的內部收益率一般在8%左右??紤]這類工程均為試點工程,政府補貼較多,且運營水平在不斷提高,預計實際內部收益率水平要更高一些。餐廚項目雖剛剛起步,發展時間較短,但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同時考慮其處理收費水平、資源化價值均要高于垃圾發電,企業技術改進空間較大,更有機會獲得超額收益。從這點來看,餐廚項目要優于垃圾發電。
雖然餐廚垃圾項目市場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現在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缺乏政策支持,收運及分類難度高,并缺乏付費保障,很多地區由于付費機制沒有理順,所以一些項目運營情況也并不是很好。未來餐飲業周期整治,產品銷售等問題,這都是需要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迎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