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10:15:53
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09年政府采購首個項目是1000輛國產節能環保公交車,投運后每年將節能 20%,降低污染物排放15%~ 20%。他還透露,北京即將出臺自主創新技術及綠色環保產品政府采購目錄。(1月15日《北京青年報》)
無獨有偶,媒體報道,黑龍江省政府近日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把節能環保型和清潔能源汽車列入政府采購清單,新購公務用車須優先購買這兩類產品。
北京、黑龍江的做法,是政府率先垂范秉承綠色理念的必要行動。據財政部部長助理張通說,2007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達到 4660.9億元(2008年12月 30日《中國財經報》)。過去一些地方政府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只買進口貨不買國產貨;只買高檔豪華型不買節能環保產品,浪費、揮霍公共財政,又助長社會奢侈風氣,還引發腐敗,廣受詬病。2009年政府采購何去何從?很值得關注,面對肆虐的金融風暴,國家財政吃緊,政府采購首先應秉承從緊從嚴和艱苦樸素的原則。在大力弘揚自主創新,在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成為基本國策的背景下,政府采購首選自主創新和節能環保產品應是必然選擇。
竊認為,政府采購青睞“綠色”有三層意義。一是體現綠色消費政府先行。我國正在從傳統的粗放型消費向集約型和環保綠色型消費轉變,不僅僅是消費原材料、生產方式、種植加工方式的嬗變,更是消費觀念、消費習慣的革新。在這種變革中,政府消費行為對社會和百姓的影響至關重要,政府采購推崇綠色無疑將成為引領社會消費的風向標。
二是引導節儉消費。綠色消費與節儉消費可稱是“孿生兄弟”,譬如節能環保型汽車大都是小排量車,政府率先采購既省了納稅人錢,又給社會和公眾做出表率。
三是助力自主創新。緊扣節能環保的中國自主知識創新品牌正如雨后春筍,常見的規律是,當自主創新產品登陸市場時,率先使用的是政府部門而不是百姓,原因不復雜,因為群眾對新產品性能、質量等不了解,或因價格較高,一般不會貿然購買,這時就需要政府采購支持。尤其當節能環保產品因觀念或價格等因素遭遇市場“腸梗阻”,政府應通過自身行動或財政資助幫助打開市場,向社會灌輸綠色理念,引領公眾節能消費。
綠色消費應成為政府采購主旋律,北京、黑龍江目前只是將綠色汽車列入采購清單,筆者覺得還不夠,應推廣至所有節能環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