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8 10:48:58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加速,導致電子垃圾數量快速增長,成為全球范圍內出現的新興污染物。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全世界每年約產生2000萬到5000萬噸電子垃圾物。研究電子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技術,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課題
隨著全球科技和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子電器產品的更新換代日益加速,電子垃圾數量快速增長。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全世界每年約產生2000萬到5000萬噸電子垃圾,其中美國約占1/3、歐盟約占1/4,全球電子垃圾年增速達3%—5%。電子垃圾已成為繼工業時代化工、冶金、造紙、印染等廢棄物污染后,在全球范圍內出現的新興污染物。
電子垃圾中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和元素,如作為普通垃圾丟棄而簡單填埋,對環境和人的健康構成重大挑戰
電子垃圾中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和元素,如重金屬鉛、鎘、汞、六價鉻等,以及作為阻燃劑主要成分的多溴聯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機污染物。我國2008年頒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明確規定,電子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名錄,且該類廢物危險特性都是毒性級別。若作為普通垃圾丟棄而簡單填埋,其所含的鉛等重金屬就會滲透污染土壤和水質,經動植物及人的食物鏈循環,損傷人體的血液、神經系統和腎臟;汞進入水體后將轉變為甲基汞,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體內,對大腦和腎臟損壞明顯;鎘的半衰期約30年,可在體內長期蓄積,損傷肺部和骨骼;鉻能引發支氣管哮喘,甚至損壞DNA……
科學證實,長時間與某些電子設備中的金屬元素接觸,會導致兒童腦部發育異常,成人神經系統損傷、內分泌失調和器官功能衰退。PBB、PBDE等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損害神經系統,增加消化及淋巴系統致癌的風險。最近的研究發現,人類乳汁中的PBDE含量每5年增加一倍,這會給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帶來巨大危害。碳粉是復印機和激光打印機耗材,在正常狀態下無害,但拆卸打印機的工人可能吸入過多碳粉,患肺病、特別是肺癌的概率增加。聚氯乙烯(PVC)是電子電器塑料外殼的主要成分,通常也被用作導線的包裹材料,由于PVC很難回收利用,如果對之進行簡單焚燒,又會釋放出二(口惡)英、氮氧化物、硫化氫、一氧化碳等大量有害氣體,如1999年比利時“二(口惡)英事件”幾乎影響了整個歐洲。
電子垃圾中的稀貴金屬具有稀有、難提煉和高價值特性,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并通過再生途徑獲得資源,不僅節能,而且降低了資源利用成本
電子垃圾給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帶來嚴重挑戰,但實際上,電子垃圾中許多資源均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價值,如銅、鋁、鐵及各種稀貴金屬、玻璃和塑料等。國外經驗證明,電子垃圾中的稀貴金屬具有稀有、難提煉和高價值特性,因此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并通過再生途徑獲得資源,不僅能節能,回收成本還將大大低于直接從礦石、原材料等冶煉加工獲取資源的方式。研究電子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技術,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課題。
目前,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電子垃圾處理方面回收效率高且產生污染少,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歐盟議會及理事會早在2003年就發布了兩項指令,即《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和《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指令》,被稱作全球最嚴厲的“雙綠指令”。歐洲多數國家回收處理技術專業化程度高,業務分工細。部分發展中國家不斷立法規范電子垃圾的管理和處置,但這些法律往往缺少監督,如印度雖然立法要求回收業者要領牌照,并不可在境內重售或拆解,但目前印度多達九成電子垃圾由地下回收場處理,這些場所設備簡陋、利用焚燒等簡單方法回收可再用的金屬和部件,嚴重危害環境。
我國在電子垃圾管理和處置方面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任重道遠。我們應參照國外立法成功經驗,盡快完善自己的法規體系,增強法律和政策的系統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明確回收及處理的主體,特別是電子垃圾回收的職責。媒體及政府各機構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國民的環保理念,倡導節儉意識,促進電子垃圾有效回收。利用優惠政策,大力鼓勵電子電器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新興材料設計環境友好電子產品,從源頭上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量,并增加對電子垃圾處置研發的科技投入,發展第三方電子垃圾處理企業,鼓勵民營、外資進入這一領域,加快電子垃圾的危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產業發展。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印度 地下作坊興起
除了自身產生的垃圾外,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成為印度電子垃圾的重要源頭。面對海量的電子垃圾,印度大量黑工廠、黑作坊興起。本報記者以出售報廢電腦為由,探訪了這些地下作坊
“由于媒體近兩年的大量報道,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地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已更為隱僻,并且對記者尤為警覺”,印度卡爾瑪電子垃圾回收公司總經理阿克沙特·吉亞告訴本報記者。2013年,吉亞與朋友一起成立了卡爾瑪公司,主要從事電子垃圾的回收、分離和儲存業務。他向記者介紹,公司還不能處理電子垃圾,回收的電子垃圾將會賣到其他的處理工廠。
“你去斯拉姆普爾區看看吧,那里拆解電子垃圾的小作坊很多”,吉亞說。然而事情遠沒那么簡單。斯拉姆普爾位于新德里西北部,屬于貧民區,建筑雜亂無章,記者在此尋找了半天仍一無所獲。后來記者又來到老德里的圖克曼門附近,這兒也是傳說中的又一電子垃圾集散地,社區里濃郁的生活氣息也讓人難覓電子垃圾的蹤跡。在另一位印度友人的點撥下,記者終于找到了新德里拉吉普特區的一處地下電子垃圾處理點,該區以拆解處理舊電腦而為人所知。
本報記者走進一家門臉不大的作坊,破舊的房屋,看起來很不起眼。穿過側門進入后面的小院,才發現里面別有洞天。院子里堆滿了機箱、主板、顯示器等電腦部件,一名16歲的少年正低頭用小錘敲打著一塊電腦主板。記者以朋友介紹出售報廢電腦為由,跟作坊老板聊了起來。據他介紹,廢棄電子產品大多是從新德里南部一處大型電子商城低價收購而來,拆卸了其中的部件后再倒手轉賣。他表示,現在真正具有電子垃圾處理許可的廠家并不多,地下作坊也因而得以蓬勃興起,不過競爭壓力很大,生意并不太好做。
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正日益成為印度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印度商工聯合會總會2013年發布的一份名為“2015年印度電子垃圾”的調查報告披露,新德里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約3萬噸,預計到2015年會增長到5萬噸,年均復合增長25%,當地每天拆解8500部手機、5500臺電視機和3000臺電腦,新德里及其周邊地區共有8.5萬家電子垃圾回收企業或作坊,從業人員達15萬人。除了自身產生的垃圾外,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成為印度電子垃圾的重要源頭。印度商工聯合總會甚至認為,新德里自身就吸收了發達國家和地區85%的電子垃圾。
現實可能更為觸目驚心。吉亞向記者透露,在新德里,只有約10%的電子垃圾真正被回收處理。2011年印度環境與森林部制定了《電子垃圾管理條例》,在新德里地區具有電子垃圾回收、分離和儲存資質的企業只有11家,面對每天產生的海量電子垃圾,處理能力也是捉襟見肘。
合法的電子垃圾處理網點不足導致了大量黑工廠、黑作坊的興起。“有的作坊可能只有兩三名工作人員,工具也很簡單,就是錘子,工作時也談不上什么勞動保護。工人包括老板甚至都不知道電子垃圾對身體的危害,結果雖然獲得了一點蠅頭小利,但對自身和環境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吉亞說。
印度商工聯合總會同時還指出了新德里電子垃圾處理業中另外一個突出問題,即童工的普遍使用。據該會估計,在新德里的作坊或車間內共有約3.5萬到4.5萬名10到14歲的童工。
印度《電子垃圾管理條例》指出,印度的電子產品生產者有回收電子垃圾的義務,應當單獨或聯合建立電子垃圾回收中心或體系。不過,印度有毒物品觀察聯盟負責人果帕爾·克里什南對這一規定的落實情況卻并不滿意,他所在的組織1月初在新德里舉行了一場針對電子垃圾處理的抗議活動。“我們希望電子產品生產者能夠快點建立起他們的回收系統,同時新德里法院也應當盡快通過電子垃圾處理方面的立法,新德里在這方面應當成為全國的榜樣”,他告訴記者。
日本 充分利用“城市礦山”
通過充分利用廢棄電子產品等“城市礦山”,日本已然發展為“資源大國”。據統計,日本“城市礦山”蘊藏黃金約6800噸,白銀約6萬噸,均排名世界第一,其他稀有金屬銦、鉭的儲量也居世界前列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日本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建立并形成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制定并修改多部循環再利用相關法律。2000年5月,日本制定綜合和有計劃推進廢棄物和再生利用對策基本法——《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2003年3月又制定《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計劃》。在此框架下,具體領域相關法律相繼完善,保障了廢舊電子產品能被正規廠家有效回收和科學處理,實現循環再利用。
企業是否具備環保理念成為能否有效處理廢舊電子產品的關鍵。日本著名的辦公設施制造商富士施樂正致力于實現廢舊復印機與復合機100%循環再利用。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該公司位于三重縣鈴鹿市的工廠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型告示板,上面張貼著各種與“資源循環系統”相關的文件。資源循環系統,是指該公司回收已投放市場使用后的廢舊產品,在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下,使經過嚴格篩選歸類的零部件在一個封閉環形系統中循環使用的系統。一方面,篩選可循環使用零部件,以制造出減少環境負荷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將不能再利用的零部件轉化為有用的再生材料,實現無污染排放。
記者看到,整潔干凈的工廠內,不少女工正戴著口罩、手套在拆解復印機,一些工人正在對拆解下來的零部件進行分揀歸類。除去部分已完全損壞無法再使用的零部件用于原材料翻新外,絕大多數零部件將通過直接翻新被安裝到新機器中。目前該公司采用最新技術可確保在金屬或塑料等無傷痕的情況下,實現對可再生零部件的清洗。之后,再利用超聲波技術對零部件的使用壽命進行準確判斷,滿足使用要求的零部件將被運往組裝新機器車間。據悉,這些部分使用了舊零部件的新復印機價格與全新復印機成本與售價差不多,性能也完全一樣,但有效利用了廢舊產品,有利于環境保護與資源循環再利用,受到一些注重環保的消費者青睞。
公司全球循環系統部部長佐佐木貴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復印機零部件的使用壽命有長有短,當部分使用壽命短的零部件需要淘汰時,某些壽命長的零部件仍可使用。對于公司而言,舊機器并不是垃圾,而是非常珍貴的資源。目前富士施樂在日本國內已實現廢舊復印機與復合機中99.9%的零部件作為資源循環利用,在中國的工廠也已實現了99.7%零部件的再次利用,正在朝著“100%資源化、零廢棄”的目標繼續努力。
美國 處理環節有待完善
官方數據統計顯示,美國人每22個月換一部手機,一年生產廢舊手機約1.5億部;美國消費者每年處理的電子垃圾總共達4億件
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和最大的辦公用品零售商史泰博公司都為回收電子垃圾提供了免費和便捷的服務。用戶只需將廢舊設備帶進店,通過免費估價,成交后的折價將打入顧客的電子消費卡。這種估價也可通過網絡完成,消費者免費將廢舊設備寄回公司后,會得到電子消費卡。此外,各種社會機構和公司也提供電子設備回收服務,如美國環境保護署是支持電子垃圾回收的官方機構。環保署提出,“回收100萬臺筆記本電腦能節省相當于3500戶美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并鼓勵消費者在購買新產品前考慮硬件、軟件升級。
然而,電子垃圾送還給廠商后的處理環節似乎并不如人意。美國是目前唯一尚未批準《巴塞爾公約》的發達國家。該公約規定出口或買賣有毒電子垃圾為違法行為。事實上,很多美國的電子垃圾被運送到如加納、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以廉價勞動力獲取電子垃圾中的金屬,電子垃圾中的劇毒物質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工人的健康。
電子垃圾也給美國本土帶來威脅。美國聯邦政府是世界上生產電子垃圾的大戶,平均每周就需要處理超過1萬臺電腦。據《紐約時報》報道,政府在跟蹤電子垃圾處理方面并沒有做足功課,大量電子垃圾通過公共或網絡拍賣被處理。一級承包商承接后,將毒性最大的一部分垃圾包售給二級承包商就不再過問垃圾的去向。此外,數字信號取代模擬信號后,消費者淘汰老式電視機,選擇更時尚的平面寬屏電視機,造成成千上萬磅的老舊電視機和其他電子垃圾,被偷偷傾倒在垃圾場甚至是公路沿線。鑒于此,奧巴馬政府加強了對電子設備垃圾的監管。2012年,美國總務署禁止所有政府機構和承包商將電子垃圾傾倒到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