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城市正被日益嚴重的霧霾所困擾。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全球空氣質量報告顯示,越來越多城市的空氣質量,都未能達到世衛組織制定的健康標準,更有一些城市的空氣污染程度高于世衛組織空氣質量指導標準2.5倍。
報告中的城市空氣質量數據庫涵蓋了91個國家的1600多個城市,比2011年的數據庫新增500多個城市。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意識到了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并開始監測戶外空氣質量。這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但將數據量日益充足的城市今昔空氣質量進行對比后,卻得出不那么樂觀的結論:大部分城市霧霾天的頻次越來越高,空氣質量持續惡化。
報告提及的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主要有塞內加爾的達喀爾、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印度的德里、蒙古的烏蘭巴托以及韓國的首爾。
分析這些城市空氣質量惡化的原因,世衛組織官員認為是多重因素所致,諸如通過化石燃料供電,依賴私家機動車出行,以及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等。不過也有個別城市取得了進步,通過禁用燃煤取暖、使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潔能源供電,以及提高機動車引擎功率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空氣質量。舉個例子,哥本哈根和波哥大等城市,比較一致地采取了鼓勵“主動旅行”、設計城市公共交通及步行騎行網絡系統的方式,最終使當地的空氣質量有所改善。
報告重申了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稱污染空氣的因素包括氣體和固體,其中高濃度細顆粒物是最容易造成由心臟疾病、中風、呼吸道疾病和癌癥引起的死亡的因素。世衛組織希望人們能夠更加重視,各個城市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空氣污染,并在世界范圍內密切監測城市空氣情況。
另據報告稱,目前,PM2.5已是各國衡量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風險最明顯的指標之一。而據統計,高收入國家中有816個城市報告了其PM2.5指數,還有544個城市報告了PM10指數,可從中推斷出PM2.5的情況。但中低收入國家的報告情況不容樂觀,只有70個城市有年均PM2.5數據。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