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11:36:51
落實責任、強化問責是污染治理關鍵所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非常有針對性地強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在水污染防治中,一些地區試行的河長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河長制經驗證明,強化領導督辦、環保問責,環境污染治理雖難但并非不可為。大氣污染區域性強,更加要求各地政府在聯防聯控格局下,充分借鑒河長制經驗,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真正做到團結治污、鐵腕治污。
當前,要落實堅決向污染宣戰的決心,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必須要抓好以下5個方面,促使各級政府主動擔當,以硬措施、硬約束創造更多藍天。
建立層層負責的“藍天長制”。縱向到底劃分責任,建立點面結合的“藍天長制”。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對轄區的治理目標、任務負總責,形成市、縣、區三級,一級抓一級、分級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同時,以空氣污染較重的工業園區和車流量大、路網密集的交通主干線周邊,以及廢氣產生量大的重點企業為對象,實行屬地管理,由地方黨政領導掛牌督辦,落實空氣污染整治和環境改善的目標任務。
完善覆蓋城鄉的監測網絡。加快建設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形成三級監測網絡。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市、縣已經建成1~2個監測點,但覆蓋范圍還不夠。應加強城市和工業區的監測點建設,切實反映各區域環境空氣污染現狀以及治理成效,使監測結果與群眾感受基本相符。并在重點園區、重點路段、重點企業設置自動監測站點,為適時監督、定期考核打好基礎。
圍繞質量管理制定、實施治氣方案。空氣污染來源廣、成因復雜,治理必須科學施策,弄清“源頭、削減、目標”三本賬的關系,并制定、實施以質量管理為核心的治氣方案。在全面調查基礎上,建立空氣污染源清單系統,對企業、工地等污染源實行動態管理,掌握區域內污染現狀及成因。認真分析污染源對環境質量的貢獻占比,把城市空氣治理目標細化為各地區、各園區、各條道路的防控任務。研究制定監測、分析、削減、控制為主要內容的質量管理方案并系統推進,確保各區域各階段的治理任務落到實處,措施、成效清清楚楚。
監管、考核必須從嚴。應切實提高大氣污染治理等環境保護目標考核在干部評價及選拔任用中的權重。江蘇省南京市近日出臺史上最嚴厲的秸稈禁燒考核問責機制:發生全省第一把火,街道“一把手”免職,這讓很多群眾為此點贊。應借鑒南京市的經驗,對“藍天長制”中負主要責任的黨政領導,凡是完不成治理任務或達不到治理目標的,必須堅決問責;情節嚴重的要像南京市那樣嚴格追究責任。環保部門應建立跟蹤監管工作制度和目標考核評價辦法,及時考核通報治理進展,科學量化區域治理成效,為“藍天長制”考核問責提供依據。
構建公眾參與的監督體系。積極創造條件,依法保障群眾對空氣質量改善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以政府網站為主要平臺,及時通過網絡、報紙等載體,發布“藍天長制”考核排名,督促各級政府抓實抓緊治理工作。大力推進污染源環境信息公開,曝光環境違法行為,建立與“藍天長制”配套的意見收集、處理渠道,根據意見調整治氣方案和加強執法監管,擴大公眾參與的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