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的五年。
我們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綱要把節能和減排作為約束性目標。近兩年,又提出并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建立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考核體系和目標責任制,頒布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經過各方面的努力,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200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近年來首次出現雙下降,比上年分別下降3.14%和4.66%。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重要轉變。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緊迫感,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落實電力、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計劃。建立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完善和落實關閉企業的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和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進度。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力爭用兩年時間在36個大城市率先實現污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適當提高排污費、污水處理費和垃圾處理費標準。完善和嚴格執行建筑標準,大力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和建筑節能。穩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和市政公用事業改革。
三是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和示范工程。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和環保產業。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
四是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和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提高重點流域水污染物的國家排放標準。
五是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六是鼓勵和支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七是加強土地、水、草原、森林、礦產等資源的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嚴厲查處亂采濫挖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搞好海洋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發展海洋經濟。加強氣象、地震、測繪基礎研究和能力建設。
八是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
九是完善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獎懲機制。
十是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投身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