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出臺《山東省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下稱“方案”),確定土壤環境保護的目標和任務,并提出由山東省環保廳、省國土廳、省農業廳三部門負責共同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方案提出,到2015年年底,以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臺、日照、德州、菏澤等城市為重點,爭取在全省建成一批針對性強、技術涉及面廣、經濟適用的技術試點示范項目。
“這一方案的出臺,為企業在山東開展土壤修復提供了政策支持,這一行業將因此迎來商機 。”日前,赴青島參加第六屆綠博會的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辦事處總經理王汀洲,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污染修復誰來埋單
據王汀洲透露,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剛剛完成了北京一家化工廠的修復項目,該項目處理規模達到130萬立方米,堪稱國內最大的化工污染場地。該污染場地主要污染物為三氯乙烷、氯仿等,修復采用了常溫解析的處理工藝,耗資數億元。
“因為修復成本高,動輒上億元,由誰來埋單,是目前土壤修復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王汀洲對導報記者說。
他表示,以往由于對土壤污染重視不夠,責任界定不明晰,為后來土壤污染修復的責任認定帶來困難,也是導致土壤修復開展困難重重的原因。目前國內的土壤修復項目多是政府埋單,即政府拿出部分土地拍賣的費用,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復治理。
導報記者注意到,針對以上問題,方案作了規定,要求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以大中城市周邊、重污染工礦企業、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周邊、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廢棄物堆存場地等區域被污染耕地和被污染地塊為重點,按照“風險可接受、技術可操作、經濟可承受”的原則,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項目,探索適合本地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各市要根據土壤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的結果,確定優先治理與恢復的耕地或地塊,篩選治理與修復技術,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按程序報批、實施。
對山東今后在土壤污染修復治理方面的進展,王汀洲認為,還需要更加細致的政策支持來推進。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方案提到,根據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部署安排,山東還將制定實施全省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落實政策措施,建立考核評估機制。
對此,王汀洲表示對山東土壤修復的前景看好。企業分爭市場“蛋糕”
山東確定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讓環保治理企業看到了商機。
群領(上海)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土壤污染修復的韓資企業,據赴青島參加第六屆綠博會魯韓環保合作論壇的該公司總經理樸成淳透露,目前,該公司已在中國各地承接了多個土壤污染修復治理項目。
“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修復技術包括熱脫附技術,即向土壤內注入過熱蒸汽,以分解污染物,適用于處理高濃度油類污染物;多功能原位修復等。”樸成淳表示,他對山東土壤修復市場充滿期待,希望能承接到山東的治理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山東對土壤環境保護提出了目標。
到2015年,全面摸清全省土壤環境狀況,明確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建立嚴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保護制度,確保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點位達標率不低于國家下達的目標值;基本建成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對全省60%的耕地和服務人口50萬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開展例行監測;全面提升土壤環境綜合監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開發利用的環境風險,推進典型地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促進土地利用與土壤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到2020年,建成全省土壤環境保護體系,全省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今年4月,環保部和國土部公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公報披露的數字顯示,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超標率為16.1%,狀況不容樂觀。正是這一公報推進了各省土壤污染治理的進度,也讓眾多環保企業開始分爭土壤修復市場“蛋糕”。
“今年起,我們專門成立了土壤修復治理的部門,就是看好今后山東的土壤修復市場。”新天地環境集團是青島一家專門從事危廢品處理的企業,該集團負責土壤修復的技術人員劉敏向導報記者透露,新天地已經承擔了青島紅星化工的部分污染治理項目。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