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環境全資子公司北京桑德新環衛投資有限公司近日發布桑德環衛云平臺。桑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文一波介紹,將通過“互聯網+環衛”,形成基層環衛運營、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城鄉最后一公里物流,依托環衛運營的廣告、環境大數據服務及其互聯網增值服務融為一體的互聯網環衛產業群。公司計劃到2025年,環衛市場業務規模超過1000億元,桑德環衛云平臺系統市場占有率達到30%。
以環衛為產業入口
桑德環衛云平臺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面向環衛領域的綜合性平臺。桑德新環衛由三部分構成,包括作為產業實體的基礎環衛運營,在此基礎上形成虛擬大數據的互聯網平臺,同時利用環衛運營形成城鄉全覆蓋的網絡衍生出廢舊物資回收、物流、廣告等產業。
“核心基礎是環衛,通過智慧環衛為核心,協同廢舊物資回收、物流、廣告,以多產業協同及多產業提供的相關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數據產業化,與其他產業進行銜接,產生更多的商業機會。”文一波介紹道。
對于以水務及固廢處置見長的桑德環境大舉進入環衛產業,文一波稱,環衛行業及廢品回收行業都是勞動密集型且較低端的行業。“粗放管理、作業不規范、經營零散。并且廣大農村地區缺乏基本服務,保障不足。這些都在制約我國環衛產業發展。”
目前環衛產業市場規模較小,2014年市場規模不到1000億元,增長速度比較慢。環衛市場參與者較多,但普遍規模較小。
隨著人們對環境衛生越來越重視,環衛產業正在持續發展,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文一波預計,2016年國內環保市場有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900多億元。
桑德環境在這一領域早有布局。據了解,自2014年來,桑德環衛陸續簽約湖北宜昌市、河北寧晉縣、湖南永興縣、安徽蚌埠市等環衛項目,在全國成立近30家項目公司,清掃保潔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服務人口超過300萬人。
重構環衛產業鏈
以環衛為產業入口,是因為桑德環境看到了環衛服務背后的商機。依托桑德環衛云平臺,公司將開啟物流、回收、廣告、交易、運營五大業務板塊。
文一波說,“環衛車每一天有規律地若干次去一些固定地點,形成了一個城鄉全覆蓋的環衛多功能運輸體系,可以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難題和廢品回收運轉難題。”環衛工人在做環衛的同時,還可變身快遞員和廢品回收員,提升了快遞業“最后一公里”的運送效率,并且加大再生資源回收力度。
中國城鄉一體的電商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農村物流成本過高。“過去農村的物流基本上只有郵政有固定渠道,而環衛車每天會走從縣城到農村,這正好是桑德可以做的。”據文一波介紹,目前公司已經在一些縣開始實施,并與一些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很多物流公司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在再生資源回收方面,桑德環境進行了全面布局。目前,桑德環境已經推出易再生O2O平臺以及與云平臺智能連接的物資回收、物流訂單處理的“好嘞APP”。“我們將把再生資源體系和云平臺體系進行銜接,居民可以通過公司的APP提交需求,系統會自動告訴就近車輛、就近人員去收取。”文一波說。
據透露,桑德環境還將推出一款通過經濟手段促進居民垃圾分類的產品,解決垃圾沒有分類增加后端環衛處理成本的難題。
此外,公司數量眾多的垃圾亭、垃圾桶、垃圾車都可以作為廣告的載體。預計到明年,桑德的廣告載體可以達到200萬-300萬個。
衍生業務成盈利點
重構環衛產業鏈,意味著桑德環境未來幾年的資金投入會大幅增加,目前地方新的環衛設施投入由桑德負責。文一波估算,一個縣的環衛項目投入在5000萬元左右,目前階段公司自有資金就能覆蓋,未來公司將通過投資合作、融資等各種方式解決資金來源。
有券商分析師提出,公司已有格林美推出“互聯網+分類回收”項目,許多公司也在環衛領域布局,桑德環境有哪些優勢?文一波介紹,桑德的定位是把環衛作為公司整個產業的入口。公司不是以環衛服務為盈利點,長期來看,前五年環衛業務基本上不賺不賠。公司相對于競爭對手就有了成本優勢。通過這種方式,公司避開一些新的進入者。通過規模化、互聯網提升效率,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公司的環衛業務還是很掙錢的。
從整個產業來看,公司未來的盈利相當可觀。目前公司的項目通過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廣告,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文一波預計,明年公司環衛運營收入將接近12億元,再生資源廢品體系接近3億元,廣告、快遞、物流2800萬元,通過這個體系明年有望帶來15億元收入。“到2020年,公司希望市場占有率擴大到6%,桑德新環衛的收入達到239億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