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來了,心情老激動了。向窗外望去,一切又是那么清晰可見,恍如隔世。在霧霾中“埋”了多日的人們,終于等來期盼已久的5級北風。12月1日臨近晚11時,北京市解除霧霾橙色預警。
【驅霾天幫忙】
5天,110多小時,對華北的“今年最嚴重霧霾”,大家有了共同感受——解決它還是要靠“吹”。這霧霾污染氣團,環保專家用“黏稠”這個詞來形容,說明不容易驅散。霧霾,是因為固體顆粒(煙、灰、塵)懸浮在空氣中,造成的大氣污濁現象。
霧和霾,自然而生本無害,可工業文明形成的霧霾,污染物對人危害大。
霾聚,霾散。回頭看看這次嚴重霧霾究竟是啥原因?
【氣候氣象是“大底”】
“厄爾尼諾”——就是這次大霧霾的“本底”氣候原因。“厄爾尼諾”簡單講就是氣候反常。專家說,2015年是有歷史統計以來的“最強厄爾尼諾年”,造成了大霧霾的特殊氣候背景。
“華北大雪”——是形成這次重度空氣污染的極端氣象條件。還記得不久前大家朋友圈里一起曬雪景吧,大雪中的故宮、天壇、頤和園,抱著孩子看雪景、堆雪人……總之,大雪中的一切很愜意。而華北多次降雪之后的化雪就不好玩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化雪導致地面濕度接近飽和,吸濕效應明顯,引發污染物爆發式增長。
“靜穩天氣”——說白了就是“沒風”,這是霧霾生成的必要氣象條件,特別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比較2013年3月和2014年2月兩次大霧霾,這次更為惡劣。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用“揉面團”來形容霧霾污染氣團在北京上空緩慢運動。他說,靜穩天氣不是空氣一點不流動,而是運動得非常非常慢,污染氣團在北京上空附近蠕動、滯留,伴隨污染物進一步聚集而加重。
氣候、氣象的大環境有了,接下來的原因就很“面熟”——污染物排放量大。
【燒煤、排放是主犯】
“冬天燒煤”——現在北方進入冬季供暖期,燃煤污染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城市的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基本都是燃煤取暖,再加上燒的煤里,很多是劣質燃煤,難怪氣象圖上看,污染從城市到農村都集中連片。
“部分企業違規工業排放、工地施工揚塵等”——這些也是重霧霾的重要促成因素。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劉長根說,一些企業違法排污問題嚴重,有的鍋爐冒黑煙直排,有的企業被責令停產后擅自開工,有的環保設施不運行。霧霾這么大,工地也不停工,渣土車、重型貨車還在道路上“呼呼地跑、嘩嘩地撒”。
抓到了霧霾“主犯”,這可是環保部門證實的。初步污染物來源解析表明,原煤燃燒和工業排放是此次重污染過程最主要的來源。原煤散燒對近地面污染貢獻最大。“與燃煤排放直接相關的有機物、硫酸鹽、黑炭等物質,是PM2.5的主要組成成分,也證明了燃煤污染是導致本次華北地區大范圍空氣重污染的首要來源。”
這是環保部門原話。難怪深吸一口霧霾,鼻子里都是煤煙兒的味道,嗆得很。
此外,交通源排放在北京等大城市中占比高,低溫下機動車冷啟動和道路擁堵造成排放量增加,是此次重污染過程形成的重要原因。
【人努力,要“努”在點子上】
有的人在為控制霧霾努力,比如環保部督查組。
環保部從11月26日就派出了一撥督查組,后來不夠,又加派了一撥,一共10個督查組。沒白天黑夜地明察暗訪。冒黑煙的企業、施工工地、國道省道、水泥攪拌站……就連洗浴中心的小鍋爐都查了,大冬天的吸著霧霾檢查,你說容易嗎?
也有的人在朝著相反的方向“努力”。比如煙囪冒著黑煙的企業主、霧霾來了還下令繼續施工的人,在霧霾里抽煙的人……
霧霾成因很復雜,站在不同立場、角度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搞機動車尾氣檢測的人,常念叨尾氣污染很厲害,當然多檢測機動車客觀上還會帶來經濟效益;地方政府需要限制排污也想找到最便捷的辦法,比如限行限購。
但是,治理大氣污染畢竟要抓住根本癥結,不能跑偏,始終堅持拿高污染、高耗能這傳統的“兩高”產業“開刀”。于國于民,都是必須打贏的“背水一戰”。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些話聽著特專業、特枯燥,可真不是隨便說說,現實中與你我的心肺健康密切相關,還是老老實實加快步伐干吧。
出行自覺少開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節約用電,下班別忘關電腦;少抽煙、少吃燒烤;看見煙囪冒黑煙黃煙,趕快打12369環保熱線舉報……積小勝,為大勝,讓藍天常在。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