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日前,濟南市政府、長清區政府擬就濟南市環境科技產業園項目與國內環保行業龍頭企業啟迪桑德(000826)開展合作,各方將就濟南環境科技產業園建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進濟南市環境保護水平,促進濟南市環境產業升級轉型。據透露,上述擬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正在簽署流程中。
“該項目是濟南市與啟迪桑德在環保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開展的一次市場化、全方位、深層次的務實合作,標志著濟南的經濟建設步入了‘二次創業、加速發展’的新階段。”濟南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期投資12億
據悉,濟南環境科技產業園項目選址長清區馬山鎮濟南市第三垃圾處理廠片區,總規劃面積1644畝,總投資92.88億元,由啟迪桑德環境(000826,股吧)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擬采用“項目+園區”模式投建。
項目整體布局為“三園兩中心”,即“靜脈產業園+環衛產業園+再生資源產業園+環保裝備制造及交易中心+產業服務中心”。其中,一期靜脈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主要用于處理濟南市生活垃圾及市政污泥、醫療垃圾、餐廚垃圾、污水等;二期環境科技產業園區計劃投資80.88億元(含綠色產業基金融資60億元),主要用于發展環衛、再生資源、環保裝備等相關產業。
“項目整體建成達產后,年營業收入約36億元,貢獻利稅約2億元(不含60億元綠色產業基金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和由此帶來的杠桿性放大收益)。”來自啟迪桑德的公告稱。
“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園區承載功能,對于整合要素資源、創新管理機制、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園區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上述濟南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濟南市第三垃圾處理廠由于周邊群眾排斥垃圾填埋,要求必須焚燒而閑置。該項目引入后,將充分利用填埋場,解決群眾問題,規避“鄰避行動”,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形成區域性的“城市礦山”。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可以整合現有垃圾資源,提高濟南市第三垃圾處理廠的綜合利用率,有效降低區域內工業生產所需的重要工業原料對原始礦產以及外界的依存度,使科技園成為區域內強大的資源后盾。
全產業生態鏈條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清華系”惟一環保上市企業的啟迪桑德,主營業務涉及固廢處置與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互聯網環衛、水務綜合治理、環保裝備及環衛專用車制造等諸多領域,在行業內的業績也是可圈可點。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此次巨資投向濟南并非啟迪桑德投資山東的首個項目。此前,啟迪桑德已在濰坊、聊城、菏澤、濟寧、臨沂等多地均有項目落地。
在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方面,啟迪桑德投資了濰坊青州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項目(500噸/日);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方面,投資了聊城臨清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800噸/日)、菏澤成武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700噸/日)、德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00噸/日)、濰坊臨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00噸/日)、沂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00噸/日);在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方面,投資了臨朐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項目(360噸/日);在城鄉環衛一體化方面,投資了青島平度市主城區環衛項目(10197戶,116萬平方米)、濱州無棣縣環衛一體化項目(100萬平方米,274噸/日)、濟寧魚臺縣環衛項目(1536萬戶,49.3萬平方米)、臨沂郯城縣四個鄉鎮環衛一體化項目(88740戶,187噸/日)。
與此前布局山東的單個項目不同,此次投資的濟南市環境科技產業園項目,業務涵蓋了啟迪桑德除水務綜合治理以外的四大板塊,將形成“一站式”服務的全產業生態鏈條。
對于此次啟迪桑德投資濟南項目,有分析稱,其將改封閉式產業鏈為開放式合作平臺,更加注重與當地政府、環保企業、公眾的互動共贏,借助“清華系”的技術和政策優勢,結合自身特點實現創新,使環保產業真正從輸血扶持向造血盈利轉變,實現重點項目和園區共同發展。
同時,合作前景也更加廣闊。項目整體建成達產后,將拓寬合作領域,進一步帶動啟迪科技園、啟迪孵化器、數字產城、特色小鎮等產業項目落戶山東,實現山東省與“清華系”在綠色金融、現代教育、科技孵化、大健康、新能源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