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以“臨界點——新時代環境企業蝶變與轉型”為主題的“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論壇邀請到啟迪桑德總裁張仲華做主題演講。
從監管側、需求側和供給側三方面來看,過去幾年,整個環保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監管側來講,生態文明被提到了新的政治高度,環保標準越來越高,監管更加嚴格;需求側,要求的是效果導向,更加注重環保服務的效果,同時達到綜合的治理目的;對供給側提供的服務要求更加綜合,從碎片化服務、孤島信息、單一技術、單一模式到今天需要解決綜合的問題。因此需要不一樣的思路和創新性方案來迎接變化和挑戰。
從我們的環衛行業實踐來看,五年前,董事長文總高瞻遠矚,引導啟迪桑德進軍環衛業務,五年前一個環保企業,能夠想到調整戰略進入環衛行業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我們從簡單的掃馬路業務開始,一步步走到用“互聯網+”搭建桑德新環衛平臺,這個平臺聚合了政府、行業、企業、供應商,中小型環衛企業等方方面面的實體,這就是“聚”,用技術、金融、平臺改變了整個行業的形態,最后形成了新興的業態,從最初的環衛服務走向今天的綜合城市服務平臺,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這就是“變”。通過幾年的“聚”最后產生的“變”,這個“變”是“聚變”,也是“裂變”。今天我們從事的的環衛業務和傳統的環衛已經大不一樣,我們改變這個行業,繼而改變政府在城市管理上的一些方式,由“聚”而產生“變”。
從整個馬路的清掃到把環衛工人匯集起來,到小區里的好嘞服務亭,專門做垃圾分類和回收可回收物品,就和居民端口有一個非常緊密的連接,通過端口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在北京的好嘞服務亭還和黨建工作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創新,好嘞亭成為黨和居民的聯合紐帶,進社區還可以做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廣告,停車場可以做充電樁,可以做物業及綠化等等。
我們看到有很多的業務,例如垃圾分類、再生資源、餐廚垃圾,居民服務,原來分別由不一樣的體系來解決,現在我們把所有的業務都放到桑德環衛云平臺上,全方面的收集數據。這些數據,用平臺、互聯網技術聯系起來的實體,這樣,聚集了政府、居民、小區、供應商,也包括合作、合資伙伴等,形成大的實體,最后改變了整個行業。我們在環衛方面通過“聚”,變成五位一體綜合城市服務商,改變整個城市的形態。
從我們再生資源行業的實踐上看,過去居民小區里都有小三輪車來收舊家電,再到更大的黃牛手上,最后到家電拆解商,然后再做分類利用,這樣比較低端、也不規范。啟迪桑德現在的電子廢棄物的拆解能力是每年2259萬臺,是全國最大的。在新形勢下思考如何去做再生資源行業,毫無疑問我們要重新再造這個行業。
現在我們有11家規模的家電拆解企業,有成千上萬的舊家電供應商,拆完以后還有幾千家后端材料的需求商。除了企業,還有園區,我們用交易平臺的方式,把大家聚到一塊,這個交易平臺把所有做拆解的小企業聚進來,把供應、需求方都吸引到平臺上來做交易,能在平臺上促成交易,平臺目前已經有上千家企業,每年有上億元的交易額。這個再生資源平臺可以制定交易規則,推動完善行業標準,給中小企業增信,使中小企業更容易拿到貸款,最終會改變這個行業。行業從低端的行業走向規范和現代,這也是從“聚”到“變”。不僅企業在變,行業也在變,政府的政策監管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它代表了一個復雜且穩定的關系組合。啟迪控股王濟武董事長有個著名的“立體三螺旋模型與集群式創新”理論,這個創新理論,對企業的“聚變”同樣有指導意義。
依托于立體三螺旋模型,驅動啟迪桑德在企業變革領域的“聚變”。聚變主體:政府+行業+企業,驅動聚變體制優化;聚變載體:產業+平臺+金融,推動聚變生態系統形成;聚變要素:技術+模式+資本三螺旋,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聚變的模式,把所有的利益相關體都拉進來,通過資本的紐帶,輸送結果是升級整個產業。啟迪桑德過去幾年在環衛行業的實踐,就是環衛行業從清掃保潔向新興的智慧城市管理的聚變。
環保行業今天面臨巨大的挑戰,毫無疑問也是巨大的機遇。整個環保行業的同仁“聚”在一起,在平臺上改變行業,創造全新的戰略生態,為我國的青山綠水作出貢獻,謝謝大家。
(以上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