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以“臨界點——新時代環境企業蝶變與轉型”為主題的“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論壇邀請到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做主題演講。
趙笠鈞,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開能健康集團董事長、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作為中國最早投身環保事業的企業家之一,趙笠鈞一直以“構鑄天人合一的美好環境”為使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公益責任。面對包括水污染等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責任興邦與利益大眾的理念一直鞭策趙笠鈞帶領博天環境不斷探索新技術,向更復雜、污染更大的水環境難題挑戰。趙笠鈞曾表示:如果我們的企業對這個社會有價值,對這個行業有價值,這個公司就是偉大的。而要偉大,要有價值,就要在匠心和創新上下功夫。
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趙笠鈞向與會代表分享了博天環境從成立到成長過程中的發展路徑。博天環境成立于1995年,迄今為止已經歷23年的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并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環境企業。2017年2月17日,博天環境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截至2018年初,集團旗下共有80余個分、子公司和項目公司,5個區域中心,2400多名員工,業務覆蓋海內外。
趙笠鈞提到,曾在2011年時公開表示,公司到2020年要實現營收突破100億元,而當時的博天只有116名員工,營收只有2.06億元,當時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2010年整個環保水務方面上市公司的營收加起來不到100億元。為達到這一外界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公司進行了裂變轉型,提出企業要在人才、技術、合作方式上全面開放,遠離現有平衡,努力實現這一遠大目標。經過5年的努力,2015年集團實現了營收20億元。
之后,博天環境裂變出很多不同細分領域的布局,當時被稱作“水業關聯多元化”布局,以期讓各分子單元的業務更專業化。當然,企業在裂變轉型過程中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如文化的衰減、人員效率的下降,所以公司在2015年對人員進行了調整。至此集團開始從裂變轉型進入到聚變擴張模式,在企業的聚變過程中,強調要“內聚最強、協同最佳、整體最優”,就是每個單元、每個業務都要努力發展成為細分領域的“獨角獸”。博天在經歷由裂變到聚變的過程中,人均績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今天,博天環境又提出要追求高質量增長和新價值創造。為實現企業的高質量增長,博天環境推出三大行動計劃,在踐行軍民融合的戰鷹計劃中,將以軍用標準展開推動技術產品化和裝備化的能力;在賦能高端制造的翔龍計劃中,致力于為集成電路等高標準的前端生產用水提供服務;在為雄安打造美麗人居生態的雄獅計劃中,以生態環境綜合服務能力在“千年大計”的建設中有所作為。
趙笠鈞分享,在分子時代,事物通常是獨立的,事物間的關聯大多是簡單、線性的。但隨著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產生了大量的糾纏,社會進入到量子時代,使工作和生活變得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在大量糾纏的交織中,個體之間的邊界都可能在糾纏中被打破。每個人的生活也更容易因為其他人的變化而產生不確定性。
而博天環境與開能健康建立起的“量子糾纏”,在相互支撐、相互激揚、相互加持的過程中,共同創造未來的美麗與美好。
博天環境服務于生態大環境,開能健康則致力于健康的人居小環境。其實開能健康這個名字就反應了環保產業的價值延伸,從過去末端治理的“環保”,到延伸到生產前端、生態產品的“環境”,再到滿足美好生活品質的“健康”。
開能健康的業務聚焦在為更美好的人居環境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提供從家庭健康用水,以及基于細胞儲存技術的健康產業,已經在海外有著良好的市場基礎,并且有著強大的研發和制造能力。博天環境和開能健康都定下了在各自30周年的時候,達到300億的目標。兩者之間將在協同中實現“讓美麗更美好”。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博天環境推進實施全球化戰略,在與世界一流公司的競合中,提升公司國際影響力,以期使公司成為世界一流環境企業。趙笠鈞堅信,在未來,博天環境的技術和產品質量都會有很大的提升。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可以讓中國更美麗,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