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藍環境(600323)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36億元,同比增長17.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1億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得益于新增合并深圳國源股權,以及新增南海垃圾焚燒發電三廠項目(1500噸/日)、常山項目(1000噸/日)、宣城項目(1000噸/日)、饒平項目(600噸/日)等項目投產,2020年上半年,瀚藍環境實現固廢處理主營業務收入16.66億元,同比增長51.71%。
在一季度利潤下滑近29%的情況下,瀚藍環境上半年實現利潤的正增長,體現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業務結構的健康性。此外,經營性現金流方面,今年上半年為5.52億元,同比增長33.62%。
今年是瀚藍環境踐行“十年百城”戰略目標的第一年,在外部經濟政治環境多變、全球疫情影響下,瀚藍堅信行穩致遠,繼續圍繞“大固廢”發展思路,成效顯著。
成功中標開平市固廢綜合處理中心一期二階段項目
日前,瀚藍成功中標開平市固廢綜合處理中心一期二階段項目,包括餐廚垃圾處理300噸/日+污泥處理200噸/日+廢棄油脂處理30噸/日。
(開平固廢綜合處理中心一期一階段項目實景)
瀚藍已于2017年4月中標開平固廢綜合處理中心一期一階段項目(以下簡稱“一階段項目”),現已完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00噸/日)、飛灰填埋場、滲濾液處理中心、濕地公園的投資建設,一階段項目已于2019年年底建成。
本次新中標的二階段項目,新增餐廚收運及處理、污泥處理項目,進一步完善開平固廢綜合處理中心的產業鏈,將為開平地區新增更多環境服務。
產業協同,資源共享
開平固廢綜合處理中心將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能源核心,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滲濾液處理等各項目在同一園區內,實現各環節的資源共享、資源互換。
其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園區內各項目提供電力;垃圾焚燒產生的蒸汽余熱被運送到污泥干化處置項目,作為污泥干化的熱源;污泥車間產生的臭氣通過管道運輸到垃圾焚燒車間,作為焚燒助燃劑焚燒處理;干化后的污泥以及餐廚垃圾厭氧發酵后剩余的殘渣又被運送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與生活垃圾摻燒發電,產生新的資源價值。
尾端治理齊全,污染絕不外排
開平固廢綜合處理中心各個項目所產生的污水、飛灰等污染物,全部統一在園區內的滲濾液處理車間和飛灰填埋場處理,實現100%的固廢處理無害化,做到園區污染不外排。
集約布局,節省土地,便于監管
各個項目集約化布局,節省土地成本,消除了各垃圾處置環節的孤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時便于政府監管。
為垃圾分類提供分類收集和運輸體系保障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要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體系。
做好垃圾的中端收轉運和后端處置,是垃圾分類取得真正成效的重要保障。自去年底佛山市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南海區走在了垃圾分類工作的前列,桂城街道則是南海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示范鎮街。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垃圾中轉站項目,是桂城街道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支撐。該項目由瀚藍投資建設運營,垃圾轉運規模為1270噸/天。
“細分類”+“大分流”,分類轉運全覆蓋
《方案》中提到,要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設施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基本建成與生活垃圾清運量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體系。南海區桂城街道的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及垃圾轉運站項目則是很好的回應了這樣的要求。
分類投放和收集方面,桂城街道的垃圾分類工作已全面鋪開,機關單位、學校、部分小區等已全面嚴格按照四分類實行垃圾分類。
分類運輸體系方面,桂城垃圾中轉站包含六個子項目:生活垃圾轉運項目(900噸/天)、移動壓縮中轉站項目(220噸/天)、工業垃圾外運項目(100噸/天)、裝修垃圾及渣土余泥外運項目(30噸/天)、大件垃圾破碎轉運項目(20噸/天)、綠化垃圾外運項目。項目運營后,桂城街道的市政垃圾將全面實現“細分類”+“大分流”轉運處理。
其中,桂城的生活垃圾轉運項目可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接收和分類轉運功能,同時將探索增加餐廚垃圾轉運的功能,節省收運的人力、能源、監管成本。
(桂城生活垃圾轉運站平面圖)
分類處理方面,生活垃圾全部采用轉運方式,運送至瀚藍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處置;而市民分類出來的廚余垃圾將采取“直運”+“轉運”的方式,運送至產業園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工業垃圾、渣土、綠化垃圾等也將實現“大分流”,全部分類轉運至桂城中轉站的對應子項目后,初步破碎或處理后運送至產業園,統一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這樣,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形成完整的鏈條,確保垃圾被正確處置。
臭氣不外漏,污水不外排
桂城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壓縮車間及中轉車間均埋在地下,確保了臭氣不外漏、污水不外排,有效解決臭氣及污水異味擾民等“鄰避”問題。
其中,垃圾壓縮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被強制抽吸到真空罐中并進行氣水分離,產生的臭氣排放至除臭系統進行凈化處理;污水則由排污泵排放至集水池集中處理或由密封性良好的真空吸污車外運處置,整個系統均為自動控制,無需人工操作。
(桂城生活垃圾轉運站鳥瞰效果圖)
中轉站所在的桂城街道是南海區的中心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非常優越。因此,在設計初期,桂城生活垃圾轉運項目就定位為“花園式”的中轉站,與城市景觀融為一體。整體設計“去工業化”,采用半地下屋頂花園的設計理念,外觀將采用現代嶺南的設計風格。
建成后的屋頂花園將融入濱水景觀帶總體規劃,成為附近居民觀賞、休閑的公共場所,將城市景觀與工業發展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管理理念。站點采用喬灌木合理搭配的形式,增加站內的綠化面積,以強化其隔聲、降噪等環保功能。
基于桂城生活垃圾中轉站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整體設計以及垃圾分類轉運的環保專業優勢,瀚藍將配合桂城街道把這個項目打造成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基地,內設專業的環保展廳,為市民提供一個寓教于樂的環保知識學習平臺。
信息化、智慧化高效管理,便于監管
桂城中轉站將通過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等手段,提高站點的管理效率,提升收轉運效率和可控性。
桂城中轉站將納入佛山市南海垃圾轉運城鄉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是國家住建部“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廣東省生活垃圾轉運站示范項目、國內首個運用“物聯網”理念,實現城鄉一體集約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的生活垃圾壓縮轉運項目,實現生活垃圾轉運的的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調度和統一管理。
佛山市南海區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轉運集中控制系統,能全面掌控垃圾轉運車的路線、油耗、實況等多種信息,實時智能調度優化轉運路線,監控車輛情況及廢物去向。
桂城中轉站運營后,瀚藍將覆蓋全南海區7個鎮街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垃圾轉運工作,日轉運垃圾5270噸。
瀚藍將在南海區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轉運項目上,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及信息化管理等探索,為全國加快補齊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短板弱項貢獻瀚藍智慧和力量。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