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服務業是城市公共事業的一部分,每一個清晨當我們穿梭在干凈的馬路上上班,你可能不會知道,有許多的環衛工人已經按照既定的路線,高效完成了第一遍早掃。
在全國倡導垃圾分類的新時代下,我們或許也不會注意到每時每刻人們所產出的垃圾會被運送到何處?那些身處環衛產業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中忙碌著。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很多普通人并不了解環衛產業都包含哪些工作內容,只不過在國家的大力號召下,我們明白城市的環衛工作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提起城市環衛,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清掃街道的環衛工人。其實總的來說,環衛產業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對城市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進行維護。
這其中主要包含對居民區、公共區域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對環衛設施如公廁、廢物箱、垃圾中轉站的建設、維修和保養;城市整體市容市貌的規劃、建設。
從2015年-2020年,我國環衛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1741億元,預計2020年-2022年將以平均復合增長率7%持續增長,2022年將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在政府地方性的政策上,環衛市場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專項經費,受宏觀經濟調控因素影響較小,屬于剛性支出。隨著日益高漲的環保呼聲,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提升,這部分剛性支出會逐年上升,服務經費一定是會得到保障的。
在中國環衛市場的產業鏈中,國內從事環衛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由環衛裝備制造商、中間環衛服務商、下游還有垃圾處理商等。
每一個產業鏈的分支環節都有獨立的市場體系,從制造環衛清潔裝備、垃圾收轉裝備、垃圾處理裝備等機械設備,再到處理垃圾分類清運、清掃保潔、市容景觀養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都是各大中小企業主應該去努力爭取的市場。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全國多所城市均有疫情反撲的跡象,業內的工作人員嚴格站好崗位,環境衛生守護也是城市衛生安全的防線,同樣責任重大。環衛工作有能力預防潛在的危害,也必將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11月12日-14日,以“展望垃圾分類新時代,共創中國環衛新發展”為主題的中國環衛協會年會暨2020中國環衛博覽會將在北京召開。
大會將對中國環衛行業做出回顧,分析產業格局,展望未來發展,共話環衛管理體制的改革與監管、垃圾分類的系統建設、清掃保潔與清潔服務、環衛行業未來將會遇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等熱點問題。
據悉,本次大會將增設線上會場,屆時央視頻移動網、新華社現場云等公共媒體平臺以及環境媒體EFO、中國環衛等都將直播會議盛況。
會議地點:11月12日,北京昆泰酒店;
11月13-15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會館。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