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64ku0"></samp>
  • <samp id="64ku0"><tbody id="64ku0"></tbody></samp>
  •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內容詳細

    馬駿:我國未來三十年低碳投資需求是487萬億

    2021-10-15 16:56:38   來源:生態環境網

     

     “在碳中和背景下,按與《綠色產業目錄》相一致的‘報告口徑’測算,我國未來三十年的綠色低碳投資累計需求將達487萬億人民幣。”

     

    ▲馬駿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20209月,我國向全世界做出了中國將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各方逐步形成的共識是,碳中和目標的設立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并提供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的巨大動力,同時將為金融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和許多挑戰。

     

    碳中和給金融業帶來什么機遇和挑戰?如何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措施?

     

    近日,在2021年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年會上,綠金委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成員馬駿發布了綠金委課題報告《碳中和愿景下的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摘要版)。報告分析了碳中和將對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帶來積極影響,用EPS模型等方法對我國綠色低碳投資需求進行了測算,并對各金融業態如何把握碳中和帶來的機遇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報告提出,在碳中和過程中,綠色金融的需求和供給都將得到顯著提升,并認為高碳產業和企業將面臨嚴峻的轉型壓力和轉型風險,這些風險將傳導至金融行業。報告還討論了如何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等議題。

     

    “我們用EPS模型等方法對我國綠色低碳投資需求進行了測算。結論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按與《綠色產業目錄》相一致的‘報告口徑’測算,我國未來三十年的綠色低碳投資累計需求將達487萬億人民幣。” 馬駿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這個預測明顯高于之前其他機構關于碳中和帶來的低碳投資需求的估算。

     

     1 低碳轉型需為高碳企業賦能

     

    問:碳中和將對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帶來什么影響?

     

    馬駿:未來幾十年內,要在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同時實現碳中和,實體經濟的主要部門需要經歷極為深刻的乃至顛覆性的轉型。理論上來說,碳中和過程和相關政策對經濟增長有多重影響。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和其它綠色產業投資的加速增長,以及內生技術進步驅動下新能源成本的下降及產業效率的提升,將對經濟增長作出正面貢獻。許多實證研究顯示,可再生能源和綠色低碳技術的進步可以有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TFP)和經濟增長。

     

    對中國而言,碳中和對中長期經濟增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向新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將減少能源凈進口;第二,大規模綠色低碳投資有助于拉動經濟;第三,低碳行業所產生的新就業崗位可能顯著多于高碳行業損失的崗位;第四,大規模研發和推廣綠色低碳科技可以促進技術進步,提升我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但是,在碳中和過程中高碳產業的資產擱淺、階段性成本上升、失業等問題也會給宏觀經濟帶來負面影響。轉型的負面影響可能表現為化石能源、燃油汽車、鋼鐵、水泥等高碳行業出現企業倒閉以及裁員等問題。轉型的直接經濟成本來自于化石燃料等高碳行業固定資本的加速折損和淘汰。

     

    各經濟體對這些正負面影響的消納能力主要取決于其經濟結構、資源稟賦和創新能力。碳中和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在相當程度上也取決于政策選擇,包括碳稅、碳定價、綠色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等。我國的經濟結構特點和政策取向意味著我國更有可能在脫碳轉型中獲得中長期增長收益,但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要更多地采用市場化的手段和工具來推動“有序”轉型。

     

    問:我國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應關注哪些相關宏觀經濟與金融風險?

     

    馬駿:第一,如果各級政府大量使用行政措施來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采用“運動式”減碳措施,簡單粗暴地關停高碳企業或限制生產,可能在短期內導致某些高碳產業供給大幅下降,推高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從而帶來經濟滯脹和失業風險。

     

    第二,在低碳轉型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為高碳企業賦能,幫助這些企業盡快轉型為低碳企業,一批高碳資產很可能面臨“擱淺”,成為不良資產,或出現估值大幅下降,從而導致金融風險。

     

    問:請介紹綠金委課題組對碳中和路徑下綠色低碳融資需求的估算情況。為什么你們預測的綠色低碳投資需求比解振華主任團隊的測算要高很多?

     

    馬駿:我們課題組用(能源政策模擬)EPS模型等方法對我國200多個綠色產業投資需求進行了測算,結論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按與《綠色產業目錄》相一致的“報告口徑”測算,我國未來三十年的綠色低碳投資累計需求將達487萬億元人民幣(按2018年不變價計)。

     

    過去,大家引用比較多的是解振華主任擔任院長的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預測數。他們的預測是,在碳中和過程中,未來30年我國能源供應、工業、建筑、交通等部門低碳化帶來的累計投資需求約為174萬億元人民幣。

     

    我們的預測值明顯高于清華氣候院的估計,主要原因是口徑上的幾個差別:第一,我們的口徑不但包括了低碳能源體系在各行業的運用(即清華氣候院的口徑),也包括了生態和環保類的項目;第二,我們不僅考慮固定資產投資需求,也考慮綠色項目對流動資金的需求;第三,清華氣候院的估算方法聚焦于項目中產生綠色效益的額外成本,而我們根據綠色金融的統計慣例,在一些行業包括了綠色項目的全部投資成本。

     

    問:根據你們的研究,要實現碳中和,還應該在政策和技術措施采取哪些行動?

     

    馬駿:我們比較了現有政策情景下和碳中和情景下的兩種減排路徑。基于量化分析,我們認為,要確保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還應該在如下幾個領域強化多項措施的力度。

     

    比如,電力系統應該在滿足可靠性的基礎上深度脫碳,主要路徑包括發展可再生能源、加速煤電退出、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工業綠色轉型應主要通過提升工業產品和流程的能效水平、優化制造業產業結構、挖掘系統節能潛力并推動工業零碳試點。建筑行業則需要加快制定并實施強制性超低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標準,推廣高效節能家電和用能設施、控制建筑總量和延長建筑壽命等。交通方面需要盡早推動綠色低碳城市規劃、降低機動車出行需求、制定重型車低碳標準以及發展氫能重型交通等。

     

    2 建議金融機構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規劃

     

    問:以碳中和為目標的政策措施會為金融機構帶來什么機遇?

     

    馬駿:在碳中和過程中,綠色金融的需求和供給都將得到顯著提升。各類金融機構和市場參與主體應該從完善治理機制、明確綠色發展目標、強化環境信息披露、提升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充分把握碳中和所帶來的巨大商業機遇。

     

    從需求側看,落實碳中和意味著政府將出臺一系列力度更大、覆蓋范圍更廣的低碳項目扶持政策與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包括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和擴容、財政對綠色低碳活動的補貼和減稅政策、各類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的金融激勵政策,以及在能源、交通、建筑、工業等各個行業支持綠色生產和消費的舉措等。

     

    從供給側看,預期中的綠色金融政策,包括央行的碳減排支持工具、綠色銀行考核機制、環境信息披露要求、風險權重調整、綠色項目擔保和貼息等,都將提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務回報,從而激勵這些機構提供更多的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在供需兩側共同發力的背景下,綠色金融市場將持續快速擴容。

     

    問:這將給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業務帶來什么發展?商業銀行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馬駿:碳中和背景下巨大的綠色低碳投資需求,將持續提升綠色信貸在全部貸款中的占比。在與碳中和相關的戰略規劃、產品創新和風險分析方面,國內的一些領先機構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但是與碳中和的要求和國際最佳實踐相比,我國的許多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在治理框架、戰略目標、實施路徑、碳足跡測算、氣候風險分析、環境信息披露和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

     

    建議我國銀行業機構制定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相適應的戰略規劃,強化治理機制;明確界定棕色資產,開展對銀行資產碳強度和碳足跡的核算,完善信息披露;對氣候相關風險進行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加大對綠色項目和客戶的支持力度,支持高碳行業客戶的低碳轉型,壓降棕色項目和客戶投融資風險敞口;強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能力,創新與碳足跡掛鉤的綠色貸款、綠色理財產品,開發碳質押貸款、碳收益支持票據、碳交易財務顧問等創新產品和服務。

     

    3 發揮資本引導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作用

     

    問:國際上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在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馬駿:一是通過強化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來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包括強化對ESG信息的披露和采用氣候相關金融披露工作組(TCFD)建議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框架。

     

    二是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如綠色債券、氣候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碳期貨等,以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對綠色低碳轉型的要求。

    三是強化機構投資者的綠色與可持續偏好。比如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合作網絡(NGFS)在2019年就建議成員單位在組合管理(比如養老金、外匯儲備等)管理中融入可持續投資標準,融入ESG作為投資分析因素。截至2020年底,全球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PRI)的機構有3038家,涉及資產規模約103.4萬億美元。

     

    問:應該如何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綠色化的相關機制?

     

    馬駿:建議資本市場各參與方,以“雙碳”目標為指引,進一步發揮資本引導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作用。具體來說:

     

    建議監管部門盡快推出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的環境、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指引或標準,完善綠色債券籌集資金用途的規定,建立規范第三方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的自律機制。

     

    資產管理機構應推出更多融入ESG要素的投資產品,強化本機構的環境和氣候信息披露,積極行使股東權利,推動被投企業向低碳綠色轉型。證券承銷機構和交易中介也應重視發行主體的ESG表現,引導市場實現差別化定價,強化產品創新能力,推出更多支持減碳的產品。盡快推出碳期貨產品,發揮風險管理功能,建立規范的碳金融市場。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氣候相關信息披露標準的制定工作。

     

    4 加快拓展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問:20217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我國碳市場也正式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與成熟碳市場相比還有哪些差距?

     

    馬駿:雖然我國碳市場的配額規模全球最大,但與成熟碳市場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涉及到全國碳市場和區域碳市場的定位區分,碳市場金融屬性的充分發揮,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法的優化完善,碳市場抵消機制的規則明確,碳市場交易方式、主體、流動性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我特別提一下碳市場金融屬性方面的問題。雖然目前國內各區域碳市場均允許機構投資者參與,但由于對碳排放權非標屬性的限制,目前真正參與的金融機構并不多。全國碳市場還沒有向金融機構放開。

     

    導致碳市場缺乏金融屬性的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對碳市場在有效價格形成、引導低碳投資決策方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碳市場流動性、價格信號及公允性、市場規模等市場要素表現不足,如碳金融產品及衍生品的開發不夠完善;碳排放權非標產品的定位制約了金融機構的參與程度,金融監管的要求也大幅度增加了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券商、保險公司等)參與碳市場的難度。

     

    問:應該如何拓展和完善全國碳市場?

     

    馬駿:關于下一步如何完善碳市場機制,我們課題組的建議是:

     

    加快拓展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在電力行業基礎上,加快將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行業納入到全國碳市場,并加快擴大全國碳市場的溫室氣體覆蓋范圍,將甲烷等納入管控范圍。

     

    繼續發揮試點碳市場先行先試作用,鼓勵試點碳市場進一步深化碳市場體制機制創新,如率先探索固定總量控制下的碳市場設計。

     

    強化有償配額及抵消機制設計,適時推動有償且差異化配額分配。

     

    將增強和發揮碳市場金融屬性擺到碳市場建設的重要位置,加強碳金融及衍生產品創新,如可在全國碳市場開展碳配額(自愿減排量)抵質押融資、配額回購、碳債券,加快推出碳期貨、碳期權等碳金融衍生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參與,適時允許金融機構參與全國碳市場,拓寬控排企業節能降碳資金來源。

     

    鼓勵個人通過自愿減排/碳普惠等方式參與碳市場,將綠色出行、植樹造林、節電節能、清潔能源使用等低碳行動轉化為收益。

     

    研究和推動構建新的碳市場監管機制,發揮政府部門、交易所、第三方機構和行業協會自律監管以及社會監督優勢。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日韩AV毛片精品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hd免费观看|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精品熟女少妇aⅴ免费久久|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最新国产精品剧情在线SS|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