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施的《深圳市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實施辦法》(簡稱《實施辦法》),強制要求相關環境高環境風險企業參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簡稱“環強險”)。作為交強險外的再一個強制險品種,在強制投保范圍的高環境風險企業應當按照規定投保,對應保未保企業依照《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相關規定,對于拒不投保或續保的,處保險費三倍罰款。
為助力深圳啟動和推行環強險,創新業務模式和服務模式,平安智慧城市打造智慧環責險服務平臺適時上線,并聯手環保監測領域龍頭企業先河環保,啟動戰略合作,以平臺賦能解決傳統模式下企業經營者投保意愿不足、保險公司風控能力弱、政府部門監管難到位等難題,實現多方聯動,共建生態文明。
“環強險”落地,智慧化監管
據了解,環強險制度明確要求保險公司提取不低于保費金額的25%用于風險防控服務,列支為“風控服務費”。企業投保后,可享受保險公司提供的相關的監測設備在線預警、環保管家咨詢、環保培訓等保險服務,推動企業提升自身環境治理能力。
平臺如何賦能企業發揮效應?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高孟軒介紹,智慧環責險服務平臺包含智慧環責險投保系統和智慧環責險服務系統。企業用戶通過平臺可實現“千企千面”保費測算、選擇保險公司、項目概況查閱和保單查詢,同時享受監測設備在線預警、環保管家咨詢、環保培訓、企業環保風險檔案等多方服務。保險公司通過平臺可實現投保數據統計、投保單位風險分析和業務管理。監管部門則可通過平臺實現智慧化監管,實時掌握企業投保、續保情況,據此推動相關懲處和激勵政策。據行業內人士判斷,平安智慧城市能如此有底氣的做到環境與金融服務雙管齊下,與其近日和先河環保的戰略合作不無關系。
在環境監測市場先河環保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在環境網格化監測及污染防治管理咨詢服務板塊,公司擁有著齊全的產品線和完善的質控體系,擁有著專業的專家團隊,近二十余年的大數據積累等。如果這些服務資源都能順利引入的話,無疑將為深圳企業生產流程的環境風險評估和管理建立清晰、明確的參考。幫助投保企業將事后污染處理前置為事前污染防治,減少企業出險,也幫助保險公司控費。
此外,平臺還將數據報告推送至深圳相關政府部門,配合深圳政府逐步實現在環保領域、稅務領域、信用信息領域、綠色信貸領域等的聯合激勵,激發相關企業的投保意愿和積極性。
助力“雙碳”,探索“綠色金融”解決方案
現階段,環境污染事故社會影響面廣,只有加強事前、事中風險防控,推動企業環境治理能力提升,才能防范于未然。這也是未來先河環保與平安智慧城市的共同目標,即與“智慧環保城市”結合的綜合性的綠色金融解決方案。
2018年中國智慧環保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521億元,同比增長10.85%,2010-2018年行業復合增速達到19.31%。但是對比整個萬億級的環保市場而言,智慧環保的市場規模較小,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而作為國內環境監測行業率先上市的先河環保,如今在環保監測領域已經深耕20多年,擁有豐富的環保監測及環境治理等經驗。從國產第一套“城市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到“十四五”布局的“生態大腦”整體解決方案及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決策,先河一直走在不斷創新的前沿。目前,先河生態大腦“藍天云”項目已應用到全國20多個省160多個市縣,成為各地方政府科學治霾、精準治污的有力武器和參謀助手。
隨著“環強險”等政策層面的推進,未來五年,智慧環保的潛在市場投資規模將會持續增加。從市場投資需求來看,如果未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334個地級行政區、2800多個區縣都推行建設智慧環保體系的話,加上建成后的運營管理投資,我國智慧環保市場的投資規模必將十分宏大。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