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今年的主題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低碳經濟”這個名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低碳經濟”模式有著怎樣的特點?“低碳經濟”發展將給企業帶來什么?企業如何應對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挑戰?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低碳”蘊含無限商機
“‘低碳經濟’是一個在國際和國內都比較新的提法,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軟科學處處長趙剛說,低碳經濟的核心內容包括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
早在去年,我國政府就曾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三低”經濟模式。此前,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十一五”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并將其列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
趙剛認為,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有效引導了我國“三低”經濟模式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鄒驥也表示,“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和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是一致的。這是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
日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第四屆中國跨越式發展國際論壇上指出,“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低碳經濟’發展浪潮,蘊含著無限商機,是我國企業發展面臨的一次嶄新機遇。”
“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各種先進的低碳技術。趙剛表示,未來經濟競爭很可能是低碳技術的競爭,企業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抓住一些新興的領域、新興的產業超前做出部署,就能在未來經濟競爭中贏得先機。
據了解,低碳技術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個行業,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其實,面對“低碳經濟”,國內外企業已經開始行動了。標致雪鐵龍集團日前宣布斥資3億歐元研制新一代小排量汽油發動機、積極開發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減排溫室氣體以提升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山東長星集團則抓住了低碳轉型的機遇,實現了從造紙機械制造商到風電設備供應者的角色轉變;北京官廳風電場是北京第一座風電場,一期工程于今年年初開始供電,目前運行穩定,風電場的建立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了經濟、社會雙贏。
據了解,科技部在相關科技計劃中,已經對節能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潔汽車等具有戰略意義的低碳前沿技術開發,進行了部署并加大了投入力度。趙剛說,我國在低碳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正在快速提高,一大批成熟的低碳技術正在得到推廣和應用,新的更有效的低碳技術正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研發出來并產業化應用。“希望通過這些具有產業帶動意義的低碳新興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新興產業群的發展,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企業要有長遠投資眼光
發展“低碳經濟”,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是關鍵因素,政府主導和企業參與是實施的主要形式。鄒驥說:“目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應立足國情,充分利用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關系,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鼓勵低碳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機制。”
在政府逐步完善相關政策,鼓勵引導“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應如何參與“低碳經濟”發展?趙剛認為,企業應從練好內功做起,搞好內部環境管理,做好生產環節中的節能減排和降耗工作。同時,企業要有長遠投資眼光,在一些低碳技術、低碳產業上做戰略投資。“目前,在歐美一些國家,圍繞低碳經濟、低碳產業的服務產業發展很快。這些圍繞如何節能、怎樣進行節能改造等做咨詢服務的產業也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技部全球環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都認為,企業應關注國家氣候方面的政策,并在“低碳經濟”方面進行戰略性投資。“企業現在就應該行動,要大量應用減少排放的技術,同時跟蹤國際制度、國內政策的發展,并對可能制定的制度超前部署。”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