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08年首屆中國國際循環經濟成果交易博覽會上獲悉,生物質能作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在我國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在博覽會上,由青島市專門搭建的農業循環經濟展廳里,一座設施齊全的農村民居被“搬”進了展廳,“一池三改”戶用沼氣運用原理通過實物與模型被逼真地展現出來。
據了解,所謂農村“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即建一口沼氣池,同時改造農村“廚房、廁所和欄圈”。記者通過模型看到,人和牲畜的糞便通過管道直接進入地下沼氣池,發酵后產生的沼氣可直接用于廚房做飯、熱水器加熱等。
高級工程師、山東新能沼氣研究所所長祁曉文介紹,改造后的農村廁所與沼氣池相連,安裝高壓節水沖廁裝置的廁所采用高壓噴射原理,能在瞬間以少量的水將便池中的污物沖洗得干干凈凈。每次沖廁用水量0.3升—0.5升,只為傳統沖廁用水的幾十分之一,具有節水、衛生、環保等特點。
同時,使用沼氣熱水器,農民可方便地洗上熱水澡;使用沼氣照明的沼氣燈發出的光亮相當于60瓦電燈泡,環保、節能、減排,一舉多得。
目前,青島市已推廣建設了這種農村“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3萬多戶,年產氣量1200萬立方米,年處理糞便污水50萬噸,既解決了糞便處理問題,又實現了資源回收利用。
據了解,目前我國正以農村沼氣建設為重點,引導農民改圈、改廁、改廚,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根據規劃,到2010年,全國農村戶用沼氣將達到4000萬戶,適宜農戶普及率達到28.8%,到2020年力爭使適宜農戶普及率達到70%,基本普及農村沼氣。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