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甘肅省社會科學院主辦,主題為“新能源,新甘肅——努力把甘肅打造成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的“甘肅創新發展首屆科學家論壇”在蘭州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研究員分別就風能、核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的現狀和前景作了演講。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安江林表示,甘肅將擁有現代化的核能產業群而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核谷”。
風能:河西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已規劃
就我省風能開發的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博士生導師、研究員高曉清講,我省屬于全國風能資源較豐富的省區,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為2.35億KW,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總量為4700多千瓦,風能總儲量居全國第五位,但仍存在有效風能儲量由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精細化資源情況不清、沒有風能預報系統等現實問題。記者了解到,我省兩年前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構想,計劃在10年內成為全國最大的風能產業帶。目前,國家已經規劃在河西地區建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核能:甘肅省將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著名“核谷”
“核燃料生產和科研可使甘肅的戰略地位得到顯著提高,甘肅將擁有現代化的核能產業群而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核谷’。”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安江林說,我省核燃料閉路循環生產方式安全,其安全性甚至高于普通的化工廠,安全記錄也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將成為我省發展新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典型示范性項目。我省工業規模的擴大和發展速度的增長將使工業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工業支柱行業的構成由此將實現重大升級,還可以帶動傳統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食品等許多行業的發展。
生物能:走“微生物——動物——植物”之路
“我省生物質廢棄資源絕大部分用于農村生活能源,極少部分用于鄉鎮企業的工業生產。”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儲藏加工研究所研究員龐中存指出,目前,我省柴薪直接燃燒,燃燒熱效低,煙塵污染嚴重;在田間、地頭、路邊或村舍周圍堆放,自然腐爛。不但是安全隱患,也影響周圍環境整潔,妨礙交通,有些在田間地頭路邊直接燃燒,造成大氣污染。此外,還有一些農產品加工業的廢渣、廢水未達標排放,造成河流、農田及大氣嚴重污染,特別是造紙業和馬鈴薯加工業造成的污染較為突出。
“要充分借鑒國內外生物質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的先進經驗,在集成創新的基礎上,提出具有我省地域特色的生物質廢棄資源循環利用模式,也就是‘微生物——動物——植物’的模式。”談及我省生物質廢棄資源的出路,龐中存研究員說:“只有以農作物資源為原料,經過物理過程——生物發酵飼料——動物消化吸收——禽畜糞便——肥料沼氣,到肥料還田,植物吸收利用生長為生物質秸稈結束的完整大循環,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省生物質廢棄資源的利用現狀。”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