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1:06
安徽省環保系統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看環保”,緊緊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加快安徽崛起”,在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壯大。
增產減排的發展局面初步形成
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環保工作過程中,安徽牢牢把握三個堅持:堅持環保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與產業規劃、土地規劃、城市規劃協調推進;堅持環保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堅持創新,在堅定不移地落實環保目標的情況下,適時調整工作側重點。各項環保重點工作全面推進,取得初步成效。
強力推動污染減排,“增產減污”的發展局面初步形成。“十一五”以來,安徽建立健全了減排監測、統計和考核三大體系,切實加強減排調度和管理,完成了一批重點減排項目,促進了上大壓小、扶優汰劣。在去年GDP增長13.9%的情況下,全省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實現雙下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今年上半年,在GDP同比增長14.7%的情況下,兩項主要污染物減排穩步推進,減排“拐點”進一步鞏固。
大力推進污染防治項目落實,環境惡化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認真實施全省“十一五”環保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淮河流域98個規劃項目中,完成30個,在建48個,完成總投資的51.9%;巢湖流域56個規劃項目中,完成10個,在建31個,完成總投資的31.2%。持續開展淮河污染聯防,加強巢湖藍藻防控。所有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全部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覆蓋淮河流域重點水質斷面的自動監測網絡基本建成。去年,全省地表水斷面達標率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值下降了3個百分點,15個省轄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情況下,省轄淮河流域、巢湖流域化學需氧量比2000年分別下降了8.8%和25.3%,淮河干流水質穩中趨好,巢湖水體富營養化有所減輕,兩流域局部地區水質有所改善。
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嚴把環評關口
加強環境執法監督和環境安全監管,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連續6年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出動執法人員49.1萬人次,檢查企業12.5萬家次;對867家企業進行掛牌督辦,對97個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責任追究,解決了一批影響飲水安全、工業園區環境違法、違法排污等突出環境問題。全省8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部完成規劃環評。407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中,406個已落實環保措施。合肥、淮北、蚌埠等15個城市飲用水源地全部滿足相關水質標準。目前,全省已建成、在建和計劃開工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共110座,其中已建成投運的36座,處理能力235.2萬立方米/日。
扎實推進效能建設和政風行風建設,提高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行環評同級審批制度。50%項目下放到下一級環保部門審批,合肥、蕪湖、蚌埠3市享受省級環評審批權限。今年以來,協調馬鋼結構調整、合肥新橋機場、淮南顧橋電廠、南京至安慶城際鐵路等36個重大項目通過環境保護部審批或技術審查,為項目盡早開工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