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1:07
呼和浩特1月2日,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唐東山風力發電場看到,平均海拔1800米的山嶺上,上百臺高六七十米、風葉直徑七八十米的風力發電機,在凜冽的寒風中不停轉動,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近年來,內蒙古利用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追風逐日”,大力發展可再生新能源,全區風電裝機容量已達300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太陽能發電產業迅速成型。
內蒙古風能資源居全國之首,太陽能資源居全國第二位。近年來,內蒙古把培育新能源產業作為帶動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確定了優先發展新能源戰略,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作為拉動新能源發展的“三駕馬車”,積極鼓勵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替代煤炭火力發電。如今,新能源大型項目建設已在內蒙古廣袤的大草原上開花結果。
在綠色能源市場競爭中,內蒙古風電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東起呼倫貝爾,西至阿拉善,內蒙古每個地區都有風電工程在相繼開工建設,全區風電網絡形成一定規模,產業化格局雛形初現。內蒙古風電建設捷報頻傳:赤峰去年新建投產50萬千瓦,全市風電裝機容量突破100萬千瓦;烏蘭察布市去年開工建設的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6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53萬千瓦;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宏騰能源一期49.5兆瓦40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
包頭市目前風電項目已開工建設規模達60萬千瓦,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風機組裝、風場投資為一體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正在崛起。為了實現風電建設與風電設備制造同步推進,近年來,內蒙古通過與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合作等方式打造風機制造基地,實現風電設備的本地化生產。全區已有風電裝備制造企業16家,年設計生產能力456萬千瓦,總投資規模27億多元。
近年來,內蒙古太陽能產業的研發和利用不斷加快。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內蒙古就通過實施“光明工程”,解決偏遠地區農牧民用電,帶動小型風光互補供電系統的研發和制造,形成了較為成熟、穩定的供電模式,為發展太陽能產業奠定了基礎。如今,太陽能產業正在做大:鄂爾多斯市205千瓦太陽能聚光光伏示范電站已并網發電;鄂爾多斯市5萬千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項目、阿拉善左旗15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內蒙古神舟光伏電力公司5兆瓦太陽能光伏示范電站項目等正在規劃建設。
據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梁鐵城介紹,未來幾年內,自治區將依照統一規劃、多點建設、相對集聚、有序發展的模式,建設國家級風電基地,力爭“十一五”末風力發電裝機總規模突破5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