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1:14
德美兩國日前簽署協議,決定建立“跨大西洋氣候橋梁”(Transatlantic Climate Bridge)。兩國領導人認為,全球需協調一致進行努力,減輕和適應氣候變化,并確保能源安全,而這一努力要想獲得真正成功,美國與歐盟攜手發揮領導作用至關重要。
德國長久以來依賴煤炭、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在向低碳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德國已成為國家能源政策、公共和私營部門投資與行動的試驗平臺和榜樣。
最新數據顯示,地熱能在德國廣泛用于發電、供暖及制冷,且應用呈上升趨勢。德國聯邦環境部(Germany's Federal Environment Ministry)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電力目前占德國發電總量的15%,受各種商業和個人消費政府補貼的推動,這一比例到2020年將增加至30%,2030年將達到50%。
根據這項研究,德國可以在不發生能源短缺的情況下完成目標。德國還希望逐步淘汰核電,同時仍能實現其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另外一個好處是,德國將會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整個能源平臺的靈活應變能力增強,能源和國家安全得以鞏固。
德國駐美大使克勞斯·沙里奧斯(Klaus Scharioth)表示:“我們必須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只有歐盟和美國共同努力,我們才有最微小的機會去說服其他國家加入其中。如果我們不能達成《京都議定書》的后續協定,我們的子孫后代會責怪我們。”
促進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推動排放貿易和可持續交通運輸的發展已被確認為“跨大西洋氣候橋梁”項目的四個初期重點。
美國清潔空氣政策中心(Center for Clean Air Policy)國際政策主任亞歷山大·奧克斯(Alexander Ochs)評論說:“在其發揮領導作用的努力中,歐盟迫切需要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奧巴馬領導的美國政府雄心勃勃,誰也不能低估跨大西洋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因此,諸如歐盟-美國對話這樣的利益相關者會議,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重要的基石。”
對于該協定能否獲得美國公眾的廣泛支持,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期間的氣候顧問弗蘭克·勞伊(Frank Loy)表示出謹慎的樂觀態度。他認為,摒除對石油和化石燃料的依賴需要決心和行動。“美國人對于氣候變化的反環保主義和犬儒主義態度根深蒂固。美國和德國的這一協定沒有真正考慮美國的現狀。”
勞伊引用了最近發布的“美國人氣候價值觀”( American Climate Values)調查的結果,表示:“作為一個鼓勵個人采取行動或投票的問題,這一協定已經接近了底線。美國人知道達成國際氣候協定所面臨的挑戰性,他們同樣明白,盡管全世界對當選總統奧巴馬充滿興奮和期待,一位領導人所能做到的畢竟有限。”
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承諾“對氣候變化采取強有力行動”,通過把困難和挑戰盡可能轉化為機遇,奧巴馬正在履行自己的承諾。盡管持有保留態度,勞伊還是對奧巴馬的努力表示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