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啟動"綠色經濟計劃"以求振作全球市場
倫敦/內羅畢,2008年10月22日-重新關注世界經濟,動員人們投資清潔科技和"自然"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森林和土壤,才是對于真正增長有益,這些將能在21世紀對抗氣候變化和重新繁榮就業市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今天中午發出了這樣的號召,他們與全球著名的經濟學家們一同啟動了"綠色經濟計劃"。本計劃旨在抓住歷史機遇,使"明天"的經濟為今天所用。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先生發表講話說:"2008年的金融,石油和食品危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投機行為及政府在智能化管理和市場關注上的失敗所導致的。
"但在更廣義市場上的,他們從某一程度來講也是失敗的,因為這些危機觸發了更加深刻和令人煩擾的自然資本及基于自然的財產的損失,同樣伴隨而來的還有過分依賴有限的補貼燃料。"他說。
"這些危機的另一面,則是巨大的經濟契機,社會及環境都可能從此中受惠,從對抗氣候變化到自然基礎設施建設的再投資-這些利益包括有在清潔技術和能源業中產生新的"綠色職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和以保護環境為導向的企業。"他補充道。
施泰納先生說,是時候為下個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籌資發展多哈審查會議帶來一些開拓性,前瞻性,和"創新想法"了。
其他重要數據將在一連串的國際事件之后紛紛出現,包括提議中的G8+5金融危機峰會,由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發起,和12月份于波蘭波茲南召開的下一輪聯合國氣候公約談判。
"創新想法需要討論才能做出決定。我們要考慮:更加繁榮或衰落的循環;被氣候變化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世界,漁業儲蓄瀕臨崩潰,肥沃的土壤同時擁有森林生態系統 -龐大的"用途"-利用機器存儲水和碳非常脆弱,還要保證價值萬億美元城鎮生活和港口資源。"施泰納先生說。
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大臣希拉里.本(Hilary Benn)在啟動儀式上說, "綠色技術革命需要積蓄力量,今后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新職業都在環境產業里。 英國承諾將在國內外建立綠色經濟;這種經濟有益于經濟,環境和發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動性將幫助世界改變;特別是通過幫助我們,了解多少我們的存在有多少取決于環境-土壤、空氣、水和生物多樣性。"
現代經濟模型:著眼目前的人和地球
德意志銀行資深銀行家蘇克德夫(Pavan Sukdhev),緊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導此項研究,稱:"20世紀的經濟學模型正在不斷觸及可能性的底線-這種可能性,既是向世界上26億每天生活水平仍低于2美元的人們提供更好生活的可能性,也是我們分析生態足跡的可能性。
"投資很快就會回流至全球市場中-問題在于他們是走向老式壓榨型的短期經濟還是新型的可以應對不同挑戰的綠色經濟,這種經濟可以為貧困人群和較富裕人群提供各種經濟機會。"
這份新報告旨在幫助政府做出更好決策,向全球投資者,企業家和顧客傳達正確的市場信息以"從挖掘地球到管理和重新投資地球",施泰納先生說。
綠色經濟計劃擁有近400萬美元等值基金,來自歐洲委員會,德國,挪威。此計劃從某程度上是兩年前G8+5國家集團共同發起的。
由歐洲委員會和德國資助的G8+5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學(TEEB)研究,同樣由蘇克德夫所領導,今年5月份在針對生物多樣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相關公約波恩會議上發表了第一階段成果。
報告中引起人們關注的有"重復舊商業模式"所帶來損失的經濟數據,以及在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損失及貧困的持續之間建立起的不可忽視的聯系。
綠色經濟計劃有三大支柱:一,對自然貢獻評估,將其納回國家及國際資產;二, 通過發展綠色職業和計劃實施新政創造就業機會;三,建立設施和利用市場信號以促進向綠色經濟轉制。
這個在TEEB上發展起來的戰略計劃也將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勞工組織,世界貿易聯合會,國際雇主組織共同發起的綠色就業計劃相聯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相關單位,聯合國系統都將加入綠色經濟計劃,以及包括從漁業,石油業和其它接受補貼的行業到創新型市場機制和已經進入計劃的金融產品。
在18到24個月內,這個計劃將普及至各個國家-包括北半球和南半球-一個為了向綠色經濟轉型的完整的評估和"工具箱",方便各國參考。
挪威環保大臣埃里克. 索爾海姆說:"歷史上總有一些產生偉大想法的偉大的時刻-而這正是綠色經濟計劃。挪威非常高興能支持這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計劃。在這種非常復雜的環境里-普遍的環境危機和失去控制的全球金融崩潰的狀況-非常需要創新的方法和行動。"
"我認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作出的反應非常迅速和及時,特別是他們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證明可持續管理自然資本和自然資產中巨大的就業市場潛力,令人贊嘆。"
支撐全球綠色新政的五個優先考慮
以下五個方面可能將引起經濟回溫,環境可持續和就業市場上最大的改變:
. 清潔能源及科技,包括回收利用
. 農村能源,包括可更新及持續性的生物質能
. 持續性農業,包括有機農業
. 生態系統基礎設施建設
. 減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計劃
. 可持續性城市,包括規劃,公共交通,綠色建筑
編輯按
經濟上的錯位
過去50年全球性經濟增長伴隨的是加速的環境衰落.
從1981年的到2005年,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番,與之對應的是全球60%的生態系統都被損壞或者以非持續性的方式開發利用。
國民收入只有一小部分放在環境事業上,從全球來看,每年最多只有100億美元。與之對比的,僅是可以直接減少貧困所需要的環境投資就達600-900億美元。
與環境背道而馳的工作,如全球農業補貼高達3000億美元,但卻缺少提供給再造林的補貼。
全球能量補貼每年從2400億提高到3100億美元,或者等值于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0.7%,但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持卻非常有限。
最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估得出類似的戲劇性結論,石油燃料補貼的逐漸減少可以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人們會更加有效利用能源,使得溫室氣體減少近6% 。
同時該評估認為,經常被看待成對抗貧困措施的化石燃料補貼,實際上對城市特別是農村貧困人群的幫助非常有限,反而是石油公司從中受益;同樣受益的還有設備提供商和中產及富裕人群。
全球汽車制造業每年產生1.9兆美元的收入,有440萬雇員。全球鋼鐵工業每年有5000億美元的收入,有450萬雇員。
全球的10萬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相關服務和自然產品的收入將近5兆美元,但只雇用了150萬雇員。
蘇克德夫先生說:"簡言之,即使在這么狹小的空間里我們還是有選擇的。如果我們希望讓26億每天生活水平低于2美元的人們脫離貧困,那我們是應該制造更多的摩托車,電視機和電腦?還是投資在自然保護區網絡,和開發綠色職業的巨大潛力呢? 多投資500億美元到10萬個遍布全球的保護區可以保證5兆億美元的收入和百萬計的新工作機會,同時還能保證環境不被破壞。"
清潔能源和科技-并非從零開始
溫室氣體排放需要削減近80%,有限的自然資源從石油到金屬都需要更加有效的使用并且循環利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可持續能源籌資計劃中可再生能源投資2006為1000億美元,2007年已達1600億美元。
挪威于本月宣布意欲為本國的可再生能源國家研究經費再多投資一倍,達340億美元。
英國于今年宣布將投資1000億美元建造4000海岸及3000個陸地風能渦輪,工程估計2020年完成,同時將創造16萬個新職位。
據德國顧問羅蘭博格(Roland Berger),現今全球市場中的環境產品及服務價值約13700億美元或10000億歐元。到2020年,市場價值將翻一番至27400億美元或22000億歐元。
50個國家,其中包括12個發展中國家設置了可再生能源目標,這些發展中國家包括:墨西哥; 阿根廷、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國、中國、印度、菲律賓、伊朗、摩洛哥、敘利亞、突尼斯、塞內加爾、南非和烏干達。
全球有30萬人受雇于風能發電廠,17萬人受雇于太陽能發電廠。將近60萬受雇于太陽熱水器業,大部分在中國。
在四個國家共有近120萬人受雇于生物能源,包括巴西、美國、德國和中國。
保守估計,超過230萬人受雇于可再生能源業。
凱鵬華盈,一家支持谷歌,網景通訊和亞馬遜公司成立的風險基金,最近投資了將近1000萬美元給致力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數家新公司。
投資于中國的清潔科技在2007年已達5.8億美元,2008年可能能達到7.2億美元。
一個正在發生的改變:可持續發展和清潔科技
這是現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協議帶來的其中一個結果,而在2009年下半年的哥本哈根會議正在期盼深刻而果斷的新政,以更好的為碳排放"標價"。
眾多成功例子展示了如何促進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經濟,包括在幾年前德國采納的關稅政策。
比如德國可再生業每年有2400億美元的收入,雇用25萬雇員,并且將提供更多地工作,雇員數在2020年甚至可能超過德國的汽車行業。
農村能源-并非從零開始
全球有20億人尚未能在日常生活用上電,石油或天然氣,如做飯。
這個長期的貧困陷阱使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舉步維艱,尤其是在需要對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生態系統施加壓力時更顯艱難,如砍伐森林獲取薪材。這種情況不僅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機會,包括激發一個巨大的有多樣能源選擇的市場。
聯合國京都議定書中的清潔發展機制(CDM)正在向一些小型發展中國家延伸。
2006年聯合國"內羅畢框架"部分影響了這個計劃,這個計劃包括建設適于國家使用量的能源機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
其他措施包括提高大陸上的銀行和工業對于新型綠色金融機會的認識。迄今,受益于這些措施的主要是迅速發展中的經濟體,例如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
清潔發展機制降落小型發展中國家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丹麥里索實驗室收集的在過去18個月中新加入CDM項目的6個非洲國家分別是剛果人民共和國(DRC); 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馬里和塞內加爾。包括在剛果的削減油井,油氣燃燒項目,以及馬達加斯加的水力發電項目。
肯尼亞新的項目包括一個35兆瓦低熱能(即熱巖)發電項目,和與馬塞糖業有限公司合作的一個糖轉能源的項目。與全球已有的3500個CDM項目相比,這些非洲的CDM項目仍然在很低的水平,但至少他們已經從無到有了。
如果2009年政府愿意同意推行深刻且果斷新氣候協議,非洲可能在2012年開展230個項目。這些項目的綜合將減少6500萬可測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價值近10億美元(碳每單元15美元)。
其他措施包括由發達國家進行的風險評估;天氣衍生物和其他與保險相關的產品,及許多更小的項目,他們對投資者較有吸引力。
比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太陽及風能評估,在沿著加納和多哥的邊界為加納探得2000兆瓦的風能。CDM 項目包括 公共交通,暖氣和冷氣系統,以及工業排放,這些項目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變得環保和更為先進。
關稅,稅收變化,如調整清潔能源和節能產品的增值稅可以協助農村進入電氣化時代。
其他措施如小額信貸計劃及減息貸款優惠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在說服印度的兩家銀行減少購買太陽能設備貸款的利息,從12%到5%,直到2%。超過10萬人現在可負擔太陽能,并且這個項目沒有從其它地方獲得資助。 類似的計劃在突尼斯正在開展,如太陽能熱水市場。
在墨西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聯合國發展署一起為相同的目標致力于全球環境設備項目。
這個項目將會和墨西哥國家太陽能水能熱能項目(PROCALSOL)合作,希望能夠開拓市場并建立太陽能加熱器的供應鏈,目標是在2011年末總安裝系統的容量到250萬立方米。
同時,為支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2020年項目之外的目標是2350萬立方米。到2020年,這個項目估計能減少2700萬噸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同時創造15萬人的就業機會。
可持續發展農業-并非從零開始
農業仍然容納了這個世界最多的就業人口,占全球勞動力的40%。
全球綠色新政應包括主要的國際性項目。由世界糧農組織領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支持,包括透支土地,水和土壤的節約利用,綜合養畜業管理,有機產品,基礎建設發展,外延服務和市場支持。
有機農業觸發非常對立的意見,有一些人將其作為救世主,而其他則將其當作奢侈品,無法適應億萬人的需要。
研究表明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有機農業可以雇用更多人。 但有什么更廣泛的好處?
由聯合國貿易與環境會議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組織的一個調查在東非發現,超過90%的調查結果表示,有機農業好處包括:土壤肥力的改善,節約用水,地下水位的提高,碳隔離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這允許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擴展生長季節。這個調查遍及東非7個國家160萬有機農民,涉及140萬畝土地。其他的發現包括谷物收成增長了128%。
更高的收入同樣來自沒有購買肥料和殺蟲劑; 更多的谷物產出降低食物開支;通過國內外的認證體系標準,獲得更高的價格-用不傷害環境的方式解決貧窮問題。
近90%的調查結果顯示農場和家庭收入都有增長,并且因為有機農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它可以改善教育,社區合作和市場準入。
報告總結:"有機農業的方法和技術非常理想地適用于許多貧困和被排斥的非洲小農經濟,因為他們不要求任何的外部輸入,只需使用當地自然條件就可生產優質產品,而且使用整合的系統方法,更具抵抗性和適應性。
科 + 研:長期挑戰
政府應該加入研究四季生長的農作物。 專家建議,"回到未來"-這些多年生作物根扎得深,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穩定土壤,并且適應氣候變化。
據估計,四季常綠作物比他們的一年生同胞在碳捕獲和存貯效率上高50%。
他們不需要每年播種,使用較少農業機械,因而也減少了溫室氣體。
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和減少因毀林和森林惡化的排放-并非從零開始
在過去300年,全球森林區域收縮了約40%;全球一半沼澤地自1900年以來都消失了,并且因為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百分比遠高于自然絕種百分比,高達1000:1。
地球生態系統的60%和由他們所產出的貨物和服務價值都被低估了。
如果現有的經濟模式繼續在這樣不受約束的情況下發展,在2000年和2050之間,被破壞的自然區域將達到750萬平方公里,大致是一個澳洲。
因環境破壞導致的經濟損失最近開始出現。 例如在加勒比海,旅游業損失與珊瑚礁80%的死亡直接相關,經濟損失達3億美元一年。
可持續性城市-并非從零開始
現在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增加就業的好機會,某些國家城市建設使用了將近40%的能源。
全球性向綠色節能建筑轉化的趨勢將創造成千上萬的工作,并且"綠化"現有的職業-據估計有1110萬人在建筑業。
投資于改進建筑以節能可引起另外200-350萬個綠色職業,僅就歐洲和美國而言,發展中國家還有更大的市場等待開發。
一些城市現在正在進行可持續性的交通建設項目,包括"快速公車交通計劃"(BRT)。
在墨西哥城,BRT計劃包括又有環形的運行方式和新的交通方式,把交通導致的煙塵和空氣中污染微粒減少了10%,每年可產生7億5千萬美元的綜合效益。
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市,該基金幫助開發了"馬利基納自行車道項目"(Marikina Bikeway Project),改善騎自行車民眾的安全,可望在2015年把騎自行車的人口增加一倍。
據世界銀行的調查,這樣的項目也可以幫助當地人致富。世行也是全球環境基金計劃的執行伙伴之一。
秘魯首都利馬的一個項目顯示,該市居民如果每天使用自行車兩次,每月人均可節省交通費7.6美元。
對信息技術更好的使用,對市場交易進行需求管理和計劃構成這個計劃其它部分。例如,地產和就業應關注短途交通,公共汽車及其運行方式。 各種收費,停車費和稅收對提高運輸效率,減少擁堵也許會很有幫助。
最后,像保證公共汽車和私車適當維護和服務將對溫室氣體排放和當地空氣質量帶來不少好處。"在里約熱內盧,柴油公共汽車的改進,使每年使用4000萬公升燃料后減少了10780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到排放總量的12.5%。"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