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1:20
國內最大垃圾沼氣利用項目廣州并網發電,并可獲5000萬~1億元補助
編者按
如果將人類向大自然排放的污染物看作是一筆筆的“貸款”,那“貸款”總是要還的,而且還要加上日積月累的“利息”。目前,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國內企業身處寒冬,國家推出了一攬子振興經濟方案,目的就在于保證經濟平穩向上發展。在這種經濟大環境下,盡早發展完善污染物交易市場機制,有利于在金融危機下保護環境,同時也有利于在既有環境容量下促進發展,為今后環境保護工作開拓出一條有效的渠道。
與日漸成熟的國際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機制相比,國內的污染物排放交易機制仍處于探索階段。市場機制運作除了要有嚴格的制度作保證,而且要求公開、透明。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制度發展至今也是經過了多年的努力,遇到了眾多的困難險阻,才不斷發展成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機制與污染物排放交易機制必然有許多共通之處,不妨通過學習借鑒他人成熟經驗,來減少自身探索階段付出的時間和代價。
利用垃圾沼氣上網發電,外國公司還要給資金補助,這樣的近乎不可能發生的“好事”現在卻變成了現實。日前,廣州市興豐生活垃圾填埋場5兆瓦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正式并網發電,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根據廣州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暉介紹,這個項目年發電約0.5億度,可滿足3萬戶居民的日常生活用電,年節約標準煤1.5萬噸以上。同時,根據此前廣州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與英國愛斯凱有限公司簽訂的減排量交易合同,到2012年這個項目二氧化碳減排量交易累計收入預計將達5000萬元至1億元人民幣,首批資金將于今年3月到位,其后每季度進行一次審核和付款。
中國CDM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2012年之前不承擔溫室氣體的減排責任
據介紹,廣州興豐垃圾埋氣發電CDM項目2006年12月獲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2007年2月與英國愛斯凱有限公司簽訂減排交易和約;當年3月通過聯合國指定的專家委員會現場核查;同年9月獲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審批。對于部分人認為CDM項目是賤賣國內環境資源這一觀點,李暉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其實,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就和國際石油、黃金期貨交易一樣,屬于正常的市場交易,對于買賣雙方來說都是雙贏的選擇。
李暉認為,首先,發達國家由于勞動力成本高,而且經過以前削減國內溫室氣體排放,現在每減少一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邊際成本已越來越高,所以向發展中國家購買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是一種市場行為。
其次,現在國際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已經逐漸形成了成熟的體系,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買賣價格由國際市場供求決定,每兩天價格都不同,無論是誰買賣都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可謂公開透明,不存在賤賣的問題。
三是根據《京都議定書》,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2012年之前不承擔溫室氣體的減排責任,因此CDM發展潛力巨大,去年中國得到聯合國審批的CDM項目已位居全球第四位。
“就拿興豐這個項目來說,不但可以發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還可以得到發達國家的資金,何樂而不為呢?”李暉介紹到。
李暉強調說,“申報CDM項目有固定的程序,要經過國家發改委、聯合國等多方審批,周期較長;同時,CDM項目意在推動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于那些之前已經投入使用但是未申報CDM的項目,聯合國將不予批準。所以有意申報CDM項目的話一定要盡早準備,通過聯合國審批后才能交易項目中的減排量。”
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機制逐漸走向成熟
這是一個公開、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方交易平臺
點擊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網頁,一條條CDM項目信息與買方信息被明確地列出:“項目信息:吉林金剛白山6MW水泥余熱發電項目,減排類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風電、小水電、生物質發電等);進展情況——已批準;估計年減排量——36389噸(二氧化碳)。”
“買方信息:日本碳融資株式會社,機構類型——企業;投資領域——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采購規模——共5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
這是一個公開、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方交易平臺,CDM項目負責人可以將項目的詳細信息展現在平臺上,供買方參考;同時買方也可將需要購買的減排量列舉在平臺上,讓符合要求的項目方主動聯系。
“每個CDM項目要經過國家發改委和聯合國部門的幾層審批,同時項目開始運行后,聯合國也有專門人員測算溫室氣體減排量。就如興豐項目,我們每發221度電折合削減1噸二氧化碳排放,英國方面會通過項目實際發電量和二氧化碳測算設備來確定我們最后的減排量,然后再根據削減1噸碳排放的國際最新價格支付給我們。”李暉說。
“當初預計的收入是5000萬元到1億美元,現在變成了5000萬元到1億人民幣,除了當初減排量預測多了以外,主要原因還是近年來國際碳排放交易價格下跌很多。”李暉談到,“由于金融海嘯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萎縮,現在削減1噸碳排放的交易價格只有7.4歐元,大概只有最高價時的1/3。不過我們之前和英國簽訂合同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簽訂了一個保底價格——每噸8歐元,再低不會低過8歐元了。”
對于目前國際碳排放交易價格的大幅度下挫,中山大學地球環境研究中心周永章教授認為沒有必要懷疑CDM的前景。“減排,是我們本來就要做的。”周永章說,“如果減排可以換來錢更好,但是錢多錢少不是關鍵問題。推行CDM的目的,也不是看我們從中可以賺到多少錢,而是培育清潔發展的意識與機制。”他還進一步分析說,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后,中國作為經濟大國,預料在國際上也會遇到溫室氣體減排的較大壓力,甚至可能也要負擔起減排的義務。
這是一個公開、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方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