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國趕超德國成為了風力發電裝置總量全球之首,中國的總裝機容量也增加了一倍,位居世界第四。總計2008年全球范圍內的風電裝置超過了27,000兆瓦,這主要來源于三大市場——歐洲,北美和亞洲。
去年一年全球風能總量增長了28.8%,超過了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截至2008年底全球風能裝置超過了
“這些數字說明了一個強有力的事實:風能——這種零排放,裝置快而且隨處可循的新型能源在全球范圍內被大量需求。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導致氣候變化危機的背景下,風力發電是唯一一種在決定性時間內可以達到2020年二氧化碳減排標準的發電技術,” 全球風能協會秘書長Steve Sawyer說,“2008年底裝置的
風能在世界能源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8年全球風力市場風力渦輪的總裝機容量價值相當于365億歐元或475億美元。
“撇開在環境和經濟發展中所帶來的益處不談,風力發電在經濟和加強能源保護問題上也往往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不穩定的傳統能源價格以及來自傳統能源出口國的不穩定政策,這些都加大了依賴傳統能源發電的風險,”全球風能協會的主席Arthouros Zervos.教授說,“風能行業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現在超過40萬人在從事于這個行業,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數字更將以百萬計。”
2008年新的風電裝置領軍市場是美國和中國。美國新風電裝置8,358 兆瓦合計總量達到25,170兆瓦,目前已被公認超過德國成為全球風能行業里的第一。
2008年在美國風能市場經濟的大幅度增長也帶動整個國家風力發電量增長了50%。在2008年完成的新的風電項目占整個2007年全美國新發電裝置總量的42%,創造了35,000個就業機會,總將近85,000位雇員在這個行業內工作。
然而在年底,新項目的融資需求和風力渦輪及其他配件生產和銷售的新規定讓風能行業的發展勢頭緩慢了下來,金融危機的爆發也讓這個行業開始受到沖擊。
美國風能產業在2008年可以說是有破紀錄的業績,不僅奠定了風能在美國發電能源中的主要地位,而且風能更被認為是一臺“創造就業機會的發電機”,美國風能協會的CEO Denise Bode說,“與此同時,我們也能清楚的看到金融危機開始影響這個行業的發展。我們期待著奧巴馬總統,期待新政府的新能源政策給這個行業重新注入活力讓其恢復昔日的發展勢頭,以此達到奧巴馬總統“未來三年新能源產量翻番”的目標。
當然,亞洲市場的發展同樣令人矚目。2008年全球新的風電裝置將近三分之一是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風能產業更是蓬勃發展。整個2008年裝機容量翻了一番,增長了大約
“中國的風能市場發展的越來越好,與2007年相比2008年裝機容量翻了一番,增長了大約
基于當下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已經將風能行業的發展視為主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預計2009年新的裝機容量仍然可以再翻一倍,再創新高,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李俊峰說。
依照這樣的步伐,2010年中國的總裝機容量就將會超過德國和西班牙成為世界第二。那樣中國就提前了10年完成了“2020年達到
在中國,風電市場的擴大也刺激了國內風力渦輪以及其他設備產品的生產制造。中國的制造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這也將帶動整個供需產業鏈的發展。
“中國現在產品的供應不僅滿足國內市場所需而且也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這特別體現在零部件產品上,”李俊峰說,“從2009年開始中國的公司將向英國和日本的市場進軍,目前已有200個葉片的訂單。同樣對于美國市場的開拓中國也是信心十足的。”
在歐洲,將近
“歐洲的數據顯示了風能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歐洲清潔可再生能源投資者的首選,”歐洲風能協會的CEO Christian Kjaer說,“投資風能是明智的,就好比歐盟成員國將錢投入到自己國內經濟的建設中,而不是將錢放到那些為數不多的燃料輸出國口袋中,” Kjaer還指出,“在風能行業里投資也就是在支持技術領導,氣候保護,能源獨立,抓住商業和就業機會。”
“我們正在為我們的目標——到2020年前二氧化碳年減排量達到15億噸——付諸實踐,”Steve Sawyer總結道,“但是我們需要全球的政府都發出這樣一種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必須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在今年關于氣候變化的討論、協商都是積極的,12月在哥本哈根的一項新的全球協議為今年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這項協議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將向全世界傳遞出善意的信號——投資者,金融業以及工業都需要風能來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潛力。”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