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1:29
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傳言稱,自去年10月份以來,國內已有超過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歇業,剩下的只有50家左右。
“光伏組件企業已經倒閉了300家嗎?我認為這個數目有些夸大。”2月19日,一位國內光伏企業高管對此表示疑惑。在其看來,雖然國內光伏組件企業起步較晚,也是光伏產業鏈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一環,但三個月的金融海嘯的影響,“估計只能是100家企業倒閉,100家企業暫時停產,100家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同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魏啟東,均向本報表示,目前在光伏組件企業的破產情況未有專門調查,“所以不知道破產300家的傳言從何而來”。
“縱使有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下,亦不足以掛齒”,前述光伏企業高管同時也表示,只要解決的是三個方面的難題:融資、國外市場的復蘇及國內市場的啟動,“甚至600家的光伏組件企業都會立刻涌現出來”。
瘋狂投資
據記者了解,2007年國內從事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共計200多家,但至2008年這個數字劇增至近400家。
“近400家只是一個預估的數值,事實上可能會更多,這也是我們難以估計有多少家光伏組件企業倒下的重要原因”。上述高管稱,光伏組件企業并沒有一個行業主管協會,且各地政府主管單位不同,“有的歸屬當地的科技廳主管,有的屬于信息產業廳主管,較為混亂”。
混亂的原因源于組件制造在于整個太陽能投資領域的低門檻。光伏產業鏈主要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及并網六個領域。在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制造由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和資金門檻低、最接近市場等特點,故吸引了大批生產企業。
“最快的時候是2007與2008兩年,光伏組件行業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該高管稱,由于該兩年為世界光伏產業發展的黃金期,行業上下游產品均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以光伏組件生產為例,只要生產出來,就立馬被拉走,毛利可達到20%-30%,“結果江浙一帶連生產鞋子與手套的企業都進來了,有的甚至一個鎮就有2-3家企業,因為相對于紡織品3%左右的毛利,這已可使企業瘋狂”。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的光伏產能首次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一;在此中,2007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即已達到世界第一,當年國內光伏組件產量達到1717MWp,比上年增長138%。
金融危機致使歐美國家能源需求下降,公用事業企業放緩了新增項目的上馬,從而延緩新能源項目進展。美國研究機構ISuppli(全球領先的針對電子制造領域的市場研究公司)報告則顯示,2008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安裝數量達到3.8GW(10億瓦),但2009年因大環境景氣下滑,安裝數量只會增長9.6%,達到4.2GW,而市場供給量卻由去年的7.7GW增加62%至11.1GW。
“由于市場及匯率的影響,相比于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第三季度,公司2009年的第一季度銷量會有所下降。”CSI阿特斯主管市場負責人張含冰對記者表示,下降的原因在于約占據全球光伏產品市場一半之數的德國需求量急劇減少,而在去年表現搶眼的西班牙方面需求也相對萎靡。
魏啟東告訴記者,江蘇的光伏組件企業為40家,“但是影響程度如何,我們還在做摸底”。他承認,由于國內光伏企業98%市場在于國外,以歐美國家為甚,所以在海外需求的下降對光伏產業的影響最大,“尤其是一些中小光伏組件廠商已面臨比較大的困難,主要表現在訂單流失、資金緊張等。”
但是,“倒閉、暫停業或是半停產狀態的企業多是去年年初、中才進來的,銷售人員、規模、組件的轉換率都比不上大企業,所以在這場風暴中率先倒下。”前述高管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上市企業,除了賽維LDK、浙江昱輝等外,如無錫尚德、天合光能、林洋新能源、CSI阿特斯等企業都會生產光伏組件,且握有長期訂單。
加速洗牌
“金融危機或許會加速行業洗牌的過程。”趙玉文坦承,在洗牌過程中并不能抹殺國內光伏組件企業的作用。兩年來大量資金投入到組件行業,對于拉低光伏組件的成本功不可沒。
“是否會并購相關的企業,我們會視市場情況而定。”張含冰表示,認為目前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了30%,對于投資極具吸引力。“前些日子和德國方面的主要客戶聊,他們表示因為光伏價格的下降,先前沒有做的電站項目或于近期上馬”。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光伏企業要么倒閉死掉,要么就必須開發新市場。也就是開發國內市場。”2007年,國內市場所消化的產品只占國內光伏企業總產量的1%-2%。
其后果是,“98%的產品均銷往國外,僅有2%左右產品留予國內,造成產業與市場的脫節。國內光伏市場遲遲沒有啟動,與中國尚未通過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政策、電價厘定法規相關。”前述公司高管表示,由于1990年代后期太陽能發電成本為10元/度,鑒于國家財力有限,無法似歐美國家通過政府補貼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長石定寰2008年12月6日透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發電政策扶持與補貼措施,通過招標辦法,按照大約4元左右電價來收購。“之前預計3至5年能夠做到1.0元/千瓦時的光伏發電成本,有望在兩年后即達到。”
魏啟東透露,目前包括無錫尚德在內的企業已將“1元/度光伏發電”方案完成,將擇機上交相關部門。
與此同時,日前,一份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2009年―2011年)初稿(下稱“規劃初稿”)已正式完稿。值得注意的是,該規劃初稿中更是明確提出“出臺鼓勵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開展光伏并網發電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