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聯合國規定,已發展國家將幫助開發中國家改造能源設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由此減少的碳排放額可互相轉讓,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買賣。
按照國際市場慣例,規定排放到大氣中的每噸HFC污染性氣體、或二氧化碳,相當于1個“排碳配額”單位,每減少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可獲得等量的排放權。據聯合國專門機構專家預測,未來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總交易額將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
財政部、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及工業部召開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座談會,會上指出,泰國碳信用額貿易市場發展有限,沒有明確的政府政策及援助措施,還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及資金后盾,也沒有銀行提供碳信用額貿易貸款。
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情況下,氣候變暖問題受關注程度降低,但財政部認為,泰國仍有必要出臺相應的環保措施,由于歐、美、日等經濟大國都出臺相關的法律,減少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
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頌猜表示,考慮出臺稅收措施,刺激企業投資改造、或引進生產機器,例如減免機械進口零關稅、投資改善生產技術可用于扣減稅額等。
頌猜說,目前政府還沒有明確的稅收措施,但近期內將設立一個委員會,負責研究建立國內碳信用額市場。雖然目前處在經濟放緩階段,首要任務是刺激經濟增長,但在發展經濟同時,也有必要注重環保。
提交關閉